|
Modern Management 2025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述评和展望
|
Abstract:
推动资源型企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生产模式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转型,对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系统梳理了影响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宏观层面,主要探讨了环境规制、政府环境监管、群众舆论与媒体关注等因素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中观层面,则分析了市场化水平、市场竞争与合作以及数字赋能等因素的作用机理;微观层面,着重阐述了管理者环保意识与经历、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并购、企业资源与能力等因素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最后,基于对这些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整合模型,本文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Transitioning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from traditional high-energy-consumption, high-emission production models to green,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production models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achieving a win-win situation in terms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conducting an in-depth analysis from macro, mes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At the macro level, it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oversight, public opinion, and media attention on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At the meso level, it analyzes the mechanisms of marketization levels,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digital enablement. At the micro level, it emphasiz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manager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xperience,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ree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well as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in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Finally, based on an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utlook o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1]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J]. 中国钢铁业, 2021(10): 5-10. |
[2]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Organization) (2010)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Review of European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7, 214-217. |
[3] | Pearce, D., Markandya, A. and Barbier, E. (1989) Blueprint 1: For a Green Economy. |
[4] | 原庆丹, 胡涛, 吴玉萍, 等. 绿色贸易转型政策框架及“十二五”重点政策探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3): 13-19. |
[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李平.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4): 5-14. |
[6] | 武亚军. 转型、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5-14. |
[7] | 孙泉辉, 金绍君, 朱金尧, 等. “双碳”目标下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23, 42(10): 92-98. |
[8] | 王锋正, 郭晓川. 资源型产业集群与内蒙古经济发展[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1): 51-53. |
[9] | Ma, F.P., et al. (2011) Th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 T. |
[10] | 刘金科, 刘霁萱, 晁颖. 绿色信贷与低碳转型: 资本整合还是技术创新?——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 41(6): 151-171. |
[11] | 张建鹏, 陈诗一. 金融发展、环境规制与经济绿色转型[J]. 财经研究, 2021, 47(11): 78-93. |
[12] | 任相伟, 孙丽文, 邢丽云.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中国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的研究——主次因素的有效识别与排列[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4): 99-108+110. |
[13] | 于连超, 张卫国, 毕茜. 环境税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倒逼效应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7): 112-120. |
[14] | 赵玉民, 朱方明, 贺立龙. 环境规制的界定、分类与演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6): 85-90. |
[15] | Blackman, A., Li, Z. and Liu, A.A. (2018) Efficacy of Command-and-Control and Market-Bas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nual Review of Resource Economics, 10, 381-404.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resource-100517-023144 |
[16] | 崔广慧, 姜英兵.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基于新《环保法》的准自然实验[J]. 经济管理, 2019, 41(10): 54-72. |
[17] | 吕建中. 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助推绿色低碳转型[J]. 世界石油工业, 2021, 28(4): 1-6. |
[18] | 陈国进, 丁赛杰, 赵向琴, 等. 中国绿色金融政策、融资成本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央行担保品政策视角[J]. 金融研究, 2021(12): 75-95. |
[19] | 张雪莹, 吴多文, 王缘. 绿色债券对公司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22, 44(5): 28-38. |
[20] | 王性玉, 赵辉. 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 2023, 44(8): 139-151. |
[21] | 李志斌, 黄馨怡. 新《环保法》、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21(7): 130-137. |
[22] | Greenstone, M., List, J.A. and Syverson, C. (2011)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S. Manufacturing.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https://doi.org/10.2139/ssrn.1759405 |
[23] | 张成, 陆旸, 郭路, 等. 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 2011, 46(2): 113-124. |
[24] | 王云, 李延喜, 马壮, 等. 媒体关注、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J]. 南开管理评论, 2017, 20(6): 83-94. |
[25] | 杨友才, 牛晓童. 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基于“波特假说”的研究视角[J]. 管理评论, 2021, 33(10): 55-69. |
[26] | 杨晓妹, 庞倩男, 王有兴. 环境税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政府环境监管调节作用的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 33(1): 50-60. |
[27] | 麻丽娜, 陈宇含. 环境监管对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J/OL]. 科研管理: 1-19. https://link.cnki.net/urlid/11.1567.g3.20241205.1634.011, 2024-12-06. |
[28] | 陈运平, 刘燕. 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政府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的中介效应[J]. 管理评论, 2023, 35(6): 111-122. |
[29] | 陈璇, 钱维. 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12): 76-86. |
[30] | 郑建明, 许晨曦. “新环保法”提高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吗?——一项准自然实验[J]. 证券市场导报, 2018(8): 4-11+28. |
[31] | 王芬兰. 群众监督 + 舆论监督 + 执法监督 充分发挥媒体职能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J]. 新闻战线, 2019(4): 26-28. |
[32] | 赖小东, 李真, 郑攀攀. 环境规制、媒体关注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生态经济, 2022, 38(12): 145-152+166. |
[33] | 温素彬, 周鎏鎏. 企业碳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媒体治理的“倒U型”调节作用[J]. 管理评论, 2017, 29(11): 183-195. |
[34] | 袁业虎, 熊笑涵. 上市公司ESG表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J]. 江西社会科学, 2021, 41(10): 68-77. |
[35] | 秦颖, 孙慧. 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研发创新关系——基于政府监管与媒体关注视角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4): 254-262. |
[36] | 唐雪松, 周晓苏, 马如静. 政府干预、GDP增长与地方国企过度投资[J]. 金融研究, 2010(8): 33-48. |
[37] | 赵莉, 张玲. 媒体关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J]. 管理评论, 2020, 32(9): 132-141. |
[38] | 周兴, 张鹏. 市场化进程对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14(2): 71-81. |
[39] | 武鹏, 余泳泽, 季凯文. 市场化、政府介入与中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 产业经济研究, 2010(3): 62-69. |
[40] | 张治栋, 廖常文. 技术创新与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26-34. |
[41] | 徐雯. 市场压力、绿色创新战略与企业财务绩效[J]. 财会通讯, 2020(4): 51-55. |
[42] |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环境偏好、市场竞争与企业绿色创新[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4): 125-136. |
[43] | 程宣启, 朱军生. 市场竞争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经济, 2015, 28(2): 21-25+30. |
[44] | 徐晨, 孙元欣. 竞争压力下企业选择创新还是寻租?——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的解释[J]. 经济评论, 2019(6): 31-47. |
[45] | 万攀兵, 杨冕, 陈林. 环境技术标准何以影响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基于技术改造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21(9): 118-136. |
[46] | 刘海月, 李玮柯, 王以勒. 企业供应链网络的绿色溢出效应[J]. 管理学刊, 2024, 37(4): 66-81. |
[47] | 龚新蜀, 杜江. 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 35-40. |
[48] | 张维洁, 王雪菲, 谢冰冰, 等. 环境规制、数字技术与高耗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基于用能权交易试点企业的证据[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38(4): 89-104. |
[49] | 王家庭, 盛楠. 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基于信息效应、资源效应与技术效应的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4(5): 113-130. |
[50] | 李金昌, 连港慧, 徐蔼婷. “双碳”愿景下企业绿色转型的破局之道——数字化驱动绿色化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3, 40(9): 27-49. |
[51] | Lee, I. and Shin, Y.J. (2018) Fintech: Ecosystem, Business Models,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Challenges. Business Horizons, 61, 35-46. https://doi.org/10.1016/j.bushor.2017.09.003 |
[52] | 曹长帅, 郑琼. 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J]. 中国流通经济, 2023, 37(9): 34-50. |
[53] | 夏雨瑞, 王聪, 李明敏. 数字技术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3, 44(6): 654-663. |
[54] | 肖华, 张国清, 李建发. 制度压力、高管特征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J]. 经济管理, 2016, 38(3): 168-180. |
[55] | 潘安娥, 郭秋实. 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基于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J]. 软科学, 2018, 32(10): 84-87. |
[56] | 曹洪军, 陈泽文. 内外环境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效应——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J]. 南开管理评论, 2017, 20(6): 95-103. |
[57] | 彭雪蓉, 魏江. 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与企业生态创新——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7): 1109-1120. |
[58] | 和苏超, 黄旭, 陈青. 管理者环境认知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吗——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中介作用与商业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 南开管理评论, 2016, 19(6): 49-57. |
[59] | 王分棉, 贺佳, 陈丽莉. 连锁董事绿色经历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23(10): 155-173. |
[60] | 赖小东, 詹伟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内涵及影响机理评述[J]. 科技和产业, 2021, 21(10): 320-327. |
[61] | 朱东波.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绿色转型[J]. 工业技术经济, 2020, 39(10): 57-64. |
[62] | 李香菊, 贺娜. 地区竞争下环境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9): 73-81. |
[63] | 王珮, 杨淑程, 黄珊. 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J]. 税务研究, 2021(11): 50-56. |
[64] | 杨雯婷. 浅析绿色并购对资源型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以紫金矿业收购龙净环保为例[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21): 68-70. |
[65] | 潘爱玲, 刘昕, 邱金龙, 等. 媒体压力下的绿色并购能否促使重污染企业实现实质性转型[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2): 174-192. |
[66] | 朱彬, 唐庆蝉, 宋跃群.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40(12): 42-48. |
[67] | 张倩, 吴梦瑒. 煤炭产业绿色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16, 36(12): 28-32. |
[68] |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等. 政治嵌入、外部融资对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8): 75-88. |
[69] | 廖红伟, 蒋静宇. “双碳”目标下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22(5): 95-107. |
[70] | 张峰, 宋晓娜. 资源禀赋、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绿色转型[J]. 统计与决策, 2020, 36(13): 98-102. |
[71] | 余长林, 李博涵, 吴瑞君.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 经济研究参考, 2023(4): 82-104. |
[72] | 李文君, 王海兵.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J]. 会计之友, 2017(16): 97-102. |
[73] | 吴树畅, 王新楷, 曲迪. 内部控制质量、融资约束与绿色投资——基于重污染行业的证据[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2, 19(6): 21-30. |
[74] | 白世秀, 章忠志. 内部控制执行力能否提升企业环保投资? [J]. 财经问题研究, 2022(2): 104-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