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态度改变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
Abstract:
态度改变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立场提供了理论基础。态度改变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将心理学中关于态度改变的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显著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Attitude change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psychology,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guiding people to form correct moral standards, ideological concepts and political positions. There is internal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heory of attitude chan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pplying the theory of attitude change in psychology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n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1] | 陈红娟(2007). 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2), 103-106. |
[2] | 刀萍(2020). 态度理论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方法探究.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1(2), 144-150. |
[3] | 董巍(2009). 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理论传承及其简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5), 75-76. |
[4] | 方元务(2014).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教育与职业, (30), 153-154. |
[5] | 费斯汀格(1999). 认知失调理论(郑全全,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
[6] | 郭聪惠, 王立洲, 曹爱琴, 等(20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基于态度改变理论视角下. 前沿, (13), 115-117. |
[7] | 黄东桂, 郭世平(20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现状分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8), 16-17+31. |
[8] | 津巴多, 利佩(2018).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邓羽, 肖莉, 唐小艳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
[9] | 李旭辉(2006). 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探索, (6), 113-116. |
[10] | 林仕尧(2005).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江苏高教, (2), 134. |
[11] | 刘书林(2012).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坚守“灌输论”的缘由.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0), 38-44. |
[12] | 瞿津津, 赵平(2013). 态度理论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问题探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1(1), 75-76. |
[13] | 沈壮海(2008).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4] | 王洁, 谢振荣(2010). 态度改变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0(5), 54-56. |
[15] | 吴雷鸣(2010). 态度改变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9), 95-97. |
[16] | 岳欣(2022). 霍夫兰德态度改变理论视域下评论信息对消费者矛盾态度的影响研究. 管理工程学报, 36(4), 36-49. |
[17] | 张耀灿, 等(200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