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高校“双向奔赴”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Abstract: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高中和大学这两个学段的贯通与协作又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高中和大学的人才培养衔接不够紧密,高中毕业生入学后存在学力水平下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降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文旨在理清高中和大学两个学段的人才培养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共行、共研、共享、共赢”的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中与高校“双向奔赴”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among which the coherence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two academic levels of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a long time, the articul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is not close enough, and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decreasing academic ability level, unclear learning goals and lower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high school graduates, which seriously hinde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affect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inner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to build a coher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joint action, joint research, joint sharing and joint win”, to build a talent cultivation community of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an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future.
[1]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Z]. 2022. |
[2] | 黄捷.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22. |
[3]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 2010. |
[4] |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 [Z]. |
[5] | 母小勇. “强基计划”: 激发与保护学生学术探究冲动[J]. 教育研究, 2020, 41(9): 90-103. |
[6] | 刘丽群. 我国高中教育政策40年: 历史轨迹与发展愿景[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9): 52-56. |
[7] | 钟秉林.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9): 16-17. |
[8] | 鲍威, 李珊. 高中学习经历对大学生学术融入的影响——聚焦高中与大学的教育衔接[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6): 59-71. |
[9] | 鲍威, 金红昊, 杨天宇. 新高考改革对学生高中学习经历的重塑[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5): 83-89. |
[10] | 张涛. 新高考影响下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11] | 林春雨. 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
[12] | 李铁. 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J]. 教育探索, 2011(6): 132-134. |
[13] | 张振铭. 论高中与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有效衔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27(10): 28-29. |
[14] | 段溥, 刘於清. 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7): 36-38. |
[15] | 赵利娟. 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0(3): 13-15. |
[16] | 罗杰, 任芬, 袁方舟, 等. 大学新生心理韧性的潜类别与入学适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 32(8): 695-699. |
[17] | 娄元元. 高中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 基础教育, 2014, 11(3): 45-50. |
[18] | 郭玲. 打通学段, 贯通培养, 为“双减”赋能[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11): 12-13. |
[19] | 李思. 关于贯通培养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思考[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9(1): 28-33. |
[20] | 王湘蓉, 邓晓婷. 科学家是从小学课堂走出来的——中国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之路径探索[J]. 教育家, 2022(43): 7. |
[21] | 周彩丽. 丘成桐: 跨越高考, 贯通培养数学领军人才[J]. 教育家, 2022(43): 10-12. |
[22] | 齐守泉, 谷莹莹, 韩立国. 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山东范式的创新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22(19): 62-65. |
[23] | 张抗抗, 胡扬洋. 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内涵衔接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5): 2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