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模拟综合工程训练的产教融合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Abstract:
为了展现浙江省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通过梳理国内外产教融合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经验,以浙江树人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仿真型、虚拟型、实战型、合理配置、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建立了环保行业实践基地集群,围绕环境工程的人才需求及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形成了模拟综合工程训练为基础的产教融合综合工程训练平台。这个产教综合工程训练平台的建立能有效地解决校企合作松散的问题、教学与生产相脱离的问题,实现产教融合、双元联动,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校企双赢。
Zhejiang Province is a demonstration area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a province with strong talents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simulation, virtual, practical, reasonable alloc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were put forward. Also, the practice base clust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was established. Around the talent deman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the direction of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tform based on simulated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has been form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tform for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loos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 problem of sepa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production,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dual linkage,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chnical services, and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1] | 耿春香, 张秀霞, 赵朝成, 等.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6): 173-175. |
[2] | 李永涛, 葛智勇, 田友伟, 等. 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 160-163. |
[3] | 李立欣, 宋志伟, 战友, 等.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2): 175-178. |
[4] | 曹毅, 刘芳. 校企联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构建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6): 36-38. |
[5] | 王宇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6(20): 73. |
[6] | 陶祥兴, 章迪平.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例[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1, 33(2): 163-168. |
[7] | 扬子舟. 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 商业文化, 2015(8): 239. |
[8] | 姚启芳. 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 2022(1): 67-69. |
[9] | 冯军, 路胜利. 借鉴德国经验构建“六化”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2): 129. |
[10] | 王思民, 王芳.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回顾[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3(5): 82-85. |
[11] | 陈友年, 周常春, 吴祝平. 产教融合的内涵和途径[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8): 40-42. |
[12] | 汪泓. 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鲜明办学特色——腾飞中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J]. 教育, 2006: 62-63. |
[13] | 陈礼达. 打造优秀工程师的摇篮——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教授[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7): 44-46. |
[14] | 江宁. 南京工程学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 苏南科技开发, 2007(4): 27. |
[15] | 华北庄, 胡文宝, 徐金燕. 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江汉石油学院合作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1999(5): 30-32. |
[16] | 郑化, 殷以华, 刘霞. 产学研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模式探讨——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5(3): 111-114. |
[17] | 耿春香, 张秀霞, 赵朝成, 等.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6): 173-175. |
[18] | 李永涛, 葛智勇, 田友伟, 等. 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 160-163. |
[19] | 李立欣, 宋志伟, 战友, 等.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2): 175-178. |
[20] | 曹毅, 刘芳. 校企联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构建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6): 36-38. |
[21] | 王宇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6(20): 73. |
[22] | 陶祥兴, 章迪平.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例[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1, 33(2): 163-168. |
[23] | 扬子舟. 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 商业文化, 2015(8): 239. |
[24] | 姚启芳. 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 2022(1): 67-69. |
[25] | 冯军, 路胜利. 借鉴德国经验构建“六化”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2): 129. |
[26] | 王思民, 王芳.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回顾[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3(5): 82-85. |
[27] | 陈友年, 周常春, 吴祝平. 产教融合的内涵和途径[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8): 40-42. |
[28] | 汪泓. 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鲜明办学特色——腾飞中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J]. 教育, 2006: 62-63. |
[29] | 陈礼达. 打造优秀工程师的摇篮——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教授[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7): 44-46. |
[30] | 江宁. 南京工程学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 苏南科技开发, 2007(4): 27. |
[31] | 华北庄, 胡文宝, 徐金燕. 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江汉石油学院合作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1999(5): 30-32. |
[32] | 郑化, 殷以华, 刘霞. 产学研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模式探讨——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5(3): 111-114. |
[33] | 耿春香, 张秀霞, 赵朝成, 等.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6): 173-175. |
[34] | 李永涛, 葛智勇, 田友伟, 等. 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 160-163. |
[35] | 李立欣, 宋志伟, 战友, 等.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2): 175-178. |
[36] | 曹毅, 刘芳. 校企联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构建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6): 36-38. |
[37] | 王宇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6(20): 73. |
[38] | 陶祥兴, 章迪平.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例[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1, 33(2): 163-168. |
[39] | 扬子舟. 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 商业文化, 2015(8): 239. |
[40] | 姚启芳. 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 2022(1): 67-69. |
[41] | 冯军, 路胜利. 借鉴德国经验构建“六化”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2): 129. |
[42] | 王思民, 王芳.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回顾[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3(5): 82-85. |
[43] | 陈友年, 周常春, 吴祝平. 产教融合的内涵和途径[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8): 40-42. |
[44] | 汪泓. 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鲜明办学特色——腾飞中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J]. 教育, 2006: 62-63. |
[45] | 陈礼达. 打造优秀工程师的摇篮——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教授[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7): 44-46. |
[46] | 江宁. 南京工程学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 苏南科技开发, 2007(4): 27. |
[47] | 华北庄, 胡文宝, 徐金燕. 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江汉石油学院合作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1999(5): 30-32. |
[48] | 郑化, 殷以华, 刘霞. 产学研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模式探讨——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5(3): 11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