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7 

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术后椎体“空壳”现象的影像学研究

DOI: doi:10.7507/1002-1892.201611009

Keywords: 胸腰椎骨折, “空壳”现象, 内固定, 影像学特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术后椎体“空壳”影像学特征,探讨椎体“空壳”与骨折愈合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 2013 年 1 月—2015 年 12 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 116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 72 例,女 44 例;年龄 22~66 岁,平均 43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24 例,高处坠落伤 54 例,重物砸伤 38 例。骨折节段:T11 5 例,T12 38 例,L1 52 例,L2 21 例。压缩性骨折 51 例,爆裂性骨折 65 例。矢状面 Cobb 角 8~27°,平均 15°;伤椎前缘压缩程度 20%~75%,平均 44%。骨密度测量显示:骨量正常 30 例,骨量减少 40 例,骨质疏松 41 例,严重骨质疏松 5 例。观察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例数、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规律,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1~18 个月,平均 13 个月。共 72 例出现椎体“空壳”现象,主要集中于椎体前柱及上终板薄弱区附近(54/72,75.0%),以不规则形为主(50/72,69.5%)。椎体骨折线走行与椎体“空壳”形态和复位后椎体骨折块移位有关;“空壳”形态转归可分为消失型、缩小型和塌陷型,椎体“空壳”体积和转归类型是影响椎体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 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术后椎体“空壳”发生率及骨折不愈合率均较高,椎体“空壳”转归类型及体积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References

[1]  3. 敖俊, 辛志军, 陈方, 等. 两种植骨法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后骨缺损空隙残存率及压缩刚度的影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 27(8): 974-979.
[2]  12. Phillips FM, Ho E, Campbell-Hupp M, et al. Early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Spine, 2003, 28(19): 2265-2267.
[3]  13. 钱冰, 郝定均, 郑永宏, 等. 两种术式治疗不稳定型 Kümmell 病的疗效比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 32(2): 185-190.
[4]  14. 姜猛. 胸腰椎骨折去除内固定后" 蛋壳样椎体”与椎体矫正度丢失关系的有限元分析.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 2014.
[5]  16. 丁明, 孙东升, 韩国华, 等. 胸腰段椎体区域性骨密度分析及其临床研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3): 237-238.
[6]  5. 桂忠山, 徐晓峰. 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 影响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9): 6315-6320.
[7]  6. 安毅, 李晶, 刘兰泽, 等.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后伤椎愈合情况的对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5): 460-463.
[8]  8. 胡海刚, 谭伦, 林旭, 等.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8): 663-668.
[9]  9. 辛志军. 不同植骨方法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后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遵义: 遵义医学院, 2012.
[10]  15. 刘列华, 赵斌, 周强. 伤椎椎体内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现状.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 25(1): 62-65.
[11]  1. 叶晶华, 王剑锋, 顾豪杰, 等. 对不同年龄段胸腰椎骨折复位后" 空壳”现象的处理. 吉林医学, 2016, 37(4): 808-810.
[12]  2. 印飞, 张绍东, 吴小涛, 等.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伤椎内植骨治疗 Denis B 型胸腰椎骨折的影像学观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23(4): 341-346.
[13]  4. 刘团江, 郝定均, 王晓东, 等. 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术后骨缺损的 CT 研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10): 706-707.
[14]  7. 沈军, 邹天明, 缪烨, 等. 决定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组织爬行替代的因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53): 9113-9118.
[15]  10. 谭伦, 吴超, 罗晓中, 等. 以椎板边缘对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个体化定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3): 207-210.
[16]  11. 杜桂迎, 余卫, 林强, 等. WHO 双能 X 线吸收仪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及其相关问题.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 9(3): 330-338.
[17]  17. Biedermann L. Biomecaiancia of pedicle fixation as related to implant design. Munich: American-European Meeting on pedicle fixation of the Spine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iques, 1994.
[18]  18. 崔冠宇, 田伟, 刘波, 等. 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 17(6): 502-50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