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2009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PP. 719-730

Keywords: 赛什塘,含矿斑岩体,斑岩型矿床,矿床成因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对赛什塘铜矿区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含矿斑岩体及外围岩脉群的存在,含矿斑岩岩性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与埃达克质岩共生,岩石I??Sr?值为0.7060~0.7086,与东昆仑地区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和包体I??Sr?值接近,??143?Nd/??144?Nd比值(0.512226~0.512350)与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同位素相应比值接近。与产生于富集地幔Ⅱ的幔源岩浆有亲缘关系,其成矿背景与东昆仑晚三叠世底侵的岩浆作用有关。浅成相的含矿中酸性小岩株与超浅成相的脉岩群、潜火山岩高位同居。大致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斑岩矿化蚀变。成矿具有多期次及以含矿斑岩体为主的多种赋矿形式(矽卡岩、岩脉、岩枝及角砾岩),受工作程度限制目前发现的斑岩型矿体尽管很少,但厚大的斑岩体状矿化乃是不可忽视的斑岩型矿床的重要特征。斑岩型与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化紧密共生,具有斑岩成矿系列的特征。通过与国内外斑岩铜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赛什塘铜矿床成因为斑岩型叠加的复合矿床。

References

[1]  李东生等.青海省东昆仑斑岩及其成矿性探索研究[Z].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7.
[2]  .1:25万“兴海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5.
[3]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报告[R].青海省地质研究所,1977.
[4]  .1:5万沙乃亥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青海省地质三队,1993.
[5]  地质科学研究院情报所.国外地质资料选编(十八)国外斑岩铜矿[R].,1975.
[6]  莫宣学 罗照华等.东昆仑造山带岩浆混合花岗岩及其填图方法基础研究[Z].,2002.
[7]  HughR Rollison著 杨学明等译.岩石地球化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180-205.
[8]  Peacock N,AM. 1996. Na-rich partial melts from newly underplated basaltie crust: The cordillera Blanea Batholith,Peru. J petrol, 37:1491--1521.
[9]  Zartman R E and Doe B R. 1981. Plumbotectonics--the model.Tectonophysics, 75 (1-2) :135-162.
[10]  侯增谦.斑岩Cu―Mo―Au矿床:新认识与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4,11(1):131~144.
[11]  侯增谦 莫宣学 等.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J].矿床地质,:.
[12]  黄才填 吴永烈等.青海省兴海县铜峪沟铜矿床地质研究[A].青海省地质队.矿床专著:有色金属矿产,No44[C].,1986.
[13]  王移生.青海省兴海县铜峪沟铜矿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及其成矿意义[J].西北地质,1985,No(1):.
[14]  杨晓勇 王奎仁 孙立广 杨学明 黄德志 李英贤 石昆发.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及靶区圈定[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26(3):263-270.
[15]  杨学明 郑永飞.白云鄂博富稀土元素碳酸岩墙的碳和氧同位素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
[16]  发余 古凤宝 李东生 曹连强 奎明娟.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J].地质学报,2007,81(10):1352-1368.
[17]  张旗 王强 等.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J].华南地质与矿产,:.
[18]  李福东 张汉文 宋治杰等.鄂拉山地区热水成矿模式[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9-16,63-144.
[19]  李光明 刘波 屈文俊 林方成 佘宏全 丰成友.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来自斑岩矿床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4):482-490.
[20]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1:100万大地构造图说明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1]  邱风歧.青海赛什塘铜矿区岩浆岩及其成矿特征[J].青海地质,1978:.
[22]  任秉琛 杨兴科 等.东天山土屋特大型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对比[J].西北地质,2002,35(3):74.
[23]  施俊法 姚华军 李友枝 吴传壁 唐金荣.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M].地质出版社,2005.112-142.
[24]  宋治杰 张心广.青海鄂拉山地区铜金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J].西北地质科学,:.
[25]  唐仁鲤 罗怀松.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320.
[26]  王奖臻 胡瑞忠 李泽琴 孙燕.西范坪铜矿成矿作用初步研究――兼论还原硫对斑岩铜矿的制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20(3):186-186.
[27]  张汉文.青海铜峪沟铜矿床的热水沉积规律及形成环境――廉论热水作用与火山活动的关[J].西北地质科学,:.
[28]  张汉文.青海铜峪沟铜矿床的矿化特征、形成环境和矿床类型[J].西北地质,2001,34(4):30-4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