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A 李东生 %A 奎明娟 %A 古凤宝 %A 王建军 %A 柏红喜 %A 詹发余 %A 王发明 %A 马彦青 %J 地质学报 %P 719-730 %D 2009 %X 通过对赛什塘铜矿区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含矿斑岩体及外围岩脉群的存在,含矿斑岩岩性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与埃达克质岩共生,岩石I??Sr?值为0.7060~0.7086,与东昆仑地区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和包体I??Sr?值接近,??143?Nd/??144?Nd比值(0.512226~0.512350)与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同位素相应比值接近。与产生于富集地幔Ⅱ的幔源岩浆有亲缘关系,其成矿背景与东昆仑晚三叠世底侵的岩浆作用有关。浅成相的含矿中酸性小岩株与超浅成相的脉岩群、潜火山岩高位同居。大致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斑岩矿化蚀变。成矿具有多期次及以含矿斑岩体为主的多种赋矿形式(矽卡岩、岩脉、岩枝及角砾岩),受工作程度限制目前发现的斑岩型矿体尽管很少,但厚大的斑岩体状矿化乃是不可忽视的斑岩型矿床的重要特征。斑岩型与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化紧密共生,具有斑岩成矿系列的特征。通过与国内外斑岩铜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赛什塘铜矿床成因为斑岩型叠加的复合矿床。 %K 赛什塘 %K 含矿斑岩体 %K 斑岩型矿床 %K 矿床成因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50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