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东海浮游翼足类(Pteropods)数量分布的研究

, PP. 148-154

Keywords: 东海,浮游动物,浮游翼足类,数量分布,回归贡献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根据1997~2000年东海海域23°30'~33°00'N,118°30'~128°00'E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翼足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东海翼足类总丰度和出现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总丰度在各个季节基本上呈东海南部高于北部、外海高于近海的分布趋势;春季的尖笔帽螺(Creseisacicula)、夏季的锥笔帽螺(Creseisvirgula)、秋季的蝴蝶螺(Desmopteruspapilio)和冬季的马蹄螔螺(Limacinatrochiformis)是导致总丰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的种类;冬、春和夏3个季节丰度变化及4季总丰度的变化同表层或10m层水温有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底层温度及盐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夏季翼足类高丰度区位于台湾暖流与黑潮暖流的分支处;从夏季到秋季,翼足类随着台湾暖流向北扩展,并在与长江冲淡水,闽浙沿岸水团,黄海水团等交汇处形成高丰度(大于500×10-2个/m3)和较高丰度(250×10-2~500×10-2个/m3)分布区.水温和海流是影响东海翼足类总丰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References

[1]  张福绥.中国近海的浮游软体动物.Ⅰ.翼足类、异足类及海蜗牛类的分类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1964,(5):125-226.
[2]  戴燕玉.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浮游软体动物的分布[J].台湾海峡,1989,8(1):54-59.
[3]  黄加祺,李少菁,陈亚萍.福建罗源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J].厦门大学学报,1989,28(增刊):85-95.
[4]  赵志模,周新远.生态学引论[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108-119.
[5]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83.
[6]  刘树勋,沈新强,王幼琴,等.渤、黄、东海水团多年平均分布与变化的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1993,15(4):1-11.
[7]  张玺,齐钟彦.贝类学纲要[M].1961.387.
[8]  张福绥.中国近海的浮游软体动物.黄海与东海浮游软体动物生态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66,8(1):13-28.
[9]  郑重,李少菁,许振祖.海洋浮游生物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468-494.
[10]  戴燕玉.南海中西部翼足类和异足类生态的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1995,17(6):111-116.
[1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区综合调查研究报告(二)[R].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57-378.
[12]  徐兆礼.东海浮游翼足类(Pteropods)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5,13(2):168-173.
[13]  农业部水产局.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49-150,281-299.
[14]  徐兆礼,陈亚瞿.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1989,8(4):13-15.
[15]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概率论统计组.概率统计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05-144.
[16]  陈希孺,王松桂.近代回归分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212-217.
[17]  徐兆礼,等.东海浮游翼足类优势种的研究.海洋与湖沼英文版待刊.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