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角料”到“救国良方”――“宪法”诞生及其实用主义倾向赵小波
, PP. 126-135
Keywords: Constitution,宪法,基本权利,康有为,立宪
Abstract:
19世纪前期法学意义上的Constitution伴随传教士的脚步来到中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漂泊”中为汉语世界沉淀下丰厚的知识储备。统治集团和智识群体最初均视其如蔽履,后外患日窘,专制体制和传统文化之弊病暴露无遗,智识群体逐渐认同民主政制,康有为等亦在儒学中为个人权利开辟出生存空间,显示出制度移植、价值观融汇的趋向。甲午战后,日本的“宪法”一词在为近代国人补充上“根本法”观念的同时,也使他们放弃了重塑意识形态的尝试转而致力于制度建构;满清权贵亦从日本明治经验中获取了以“立宪”维系自身特权地位的策略启迪。
References
[1] | 张灏.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 北京: 新星出版社,2006.
|
[2] | 汪康年.自强策[N].时务报,1896-07-14.
|
[3] | 金观涛,刘青峰. 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9.
|
[4] | 爱汉者.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
[5] | [美] 裨治文.美理哥合省国志略[G]//刘路生,点校.近代史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
[6] | [美] 林乐知.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G]//李天纲,编校.万国公报文选.上海:中西书局,2012.
|
[7] | 张荫桓.三洲日记[G]//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8] | 张施娟. 俾治文与早期中美文化交流[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9] | 孙宝?.忘山庐日记[G]//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10] | [英] 傅兰雅. 佐治刍言[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
[11] | 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N].时务报,1896-07-14.
|
[12] | 俞荣根. 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兼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化[J]. 学习与探索,1999,(1).
|
[13] | 张立文. 中国近代新学的展开[M]. 台北: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
|
[14] |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册[M]. 北京: 中华书局,1996.
|
[15] | 胡适. 中国的文化复兴[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
[16] | [美] 柯文.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革命[M]. 雷颐,罗检秋,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
[17] | 茅海建.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
[18] | 姜义华,张荣华,编. 康有为全集:第四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19] | 萧公权. 康有为思想研究[M]. 汪荣祖,译.北京: 新星出版社,2005.
|
[20] | 康同壁.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G]//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北京:中华书局,1992.
|
[21] | 叶德辉. 觉迷要录[O]. 2005.
|
[22] | 李泽厚.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C].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
[23] |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G]//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北京:中华书局,1992.
|
[24] | [美] 李佳白. 列国政治异同考[M]. 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1906.
|
[25] | 孙中山.五权宪法[G]//孙中山全集:上册.南京:三民书局,1927.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