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从“边角料”到“救国良方”――“宪法”诞生及其实用主义倾向赵小波 %A 赵小波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P 126-135 %D 2014 %X 19世纪前期法学意义上的Constitution伴随传教士的脚步来到中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漂泊”中为汉语世界沉淀下丰厚的知识储备。统治集团和智识群体最初均视其如蔽履,后外患日窘,专制体制和传统文化之弊病暴露无遗,智识群体逐渐认同民主政制,康有为等亦在儒学中为个人权利开辟出生存空间,显示出制度移植、价值观融汇的趋向。甲午战后,日本的“宪法”一词在为近代国人补充上“根本法”观念的同时,也使他们放弃了重塑意识形态的尝试转而致力于制度建构;满清权贵亦从日本明治经验中获取了以“立宪”维系自身特权地位的策略启迪。 %K Constitution %K 宪法 %K 基本权利 %K 康有为 %K 立宪 %U http://fzyshfz.paperonce.org/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