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

, PP. 9-14

Keywords: 油茶,果实,油脂含量,核磁共振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References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陈永忠,王德斌.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概况[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3):23~27
[3]  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XL系列"优良家系与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5):17~20
[4]  高继银,吴继武,吴会明,等.几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的评选及其配置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4):379~386
[5]  王德斌,王汉春,陈永忠,等.3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1(2):7~10
[6]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油茶课题组.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江西林业科技,1991(4):1~5
[7]  熊年康,任恢康,陈祥平.油茶闽43、闽48、闽60三个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福建林业科技,1986(1):1~6
[8]  浙江省油茶优树当代鉴定协作组."常山203"油茶无性系研究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1988(1):23~27
[9]  陈家耀.韶所77-1号等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的研究[J].亚林科技,1986(4):25~30
[10]  潘德森.油茶林修剪技术试验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87(1):10-12
[11]  余健铮.油茶不同抚育方法试验结果[J].湖南林业科技,1983(1):40~44
[12]  吴建军,鲁北南.施肥和灌溉对油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1997,15(2):27~29
[13]  黄光裕.油茶高产稳产试验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7(1):83~87
[14]  王德斌,项耀辉,苏贻铨,等.油茶撕皮嵌接法[J].亚林科技,1986(2):29~31
[15]  陈永忠,王德斌,苏贻铨.等,油茶"寒露籽"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6,14(3):1~4
[16]  庄瑞林,王德斌,蔡肖群,等.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6):619~627
[17]  蔡肖群,苏明媚,邓晓安.油茶桂无1号等六个高产无性系选育[J].广西林业科技,1992,21(2):47~50
[18]  韩宁林,高继银.油茶芽苗嫁接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1981(10):7~10
[19]  胡哲森,沈维义,张余炳.多效唑对油茶苗木生长的生理效应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2):25~30
[20]  朱小化,冯神辉,彭泽友.用HCY-10快速测定种子的含油率[J].中国油脂,1993(4):52~53
[21]  王竹云,杨翠玲.核磁共振法在油菜种子含油量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仪器,2001(3):21~2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