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焦点分析
Keywords: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焦点,词频分析
Abstract: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构主义思潮对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始有学者对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进行介绍和研究。从对中国大陆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的词频统计分析来看,近20年来中国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翻译标准、文本的意义、译者主体性、文化因素和建构等五个方面,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接受和质疑的争论之中不断深化,趋于成熟。
References
[1] | 杨柳. 解构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理论“旅行”\[J\].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3): 60-66.
|
[2] | 刘全福. 批评视角: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本土化进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1): 51-56.
|
[3] | 王守仁.谈翻译的忠实——读本雅明《论译者的任务》\[J\]. 山东外语教学, 1996(2): 36-38.
|
[4] | 王东风. 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 中国翻译, 2004(6):5-11.
|
[5] | 曹明伦. 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信达雅”\[J\]. 中国翻译, 2006(4): 12-19.
|
[6] | 刘季春. 何以用“独立成篇”取代“忠实”? ——试谈翻译教学理念的创新\[J\]. 上海翻译, 2013(1): 47-52.
|
[7] | 刘军平.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J\]. 外国语, 1997(2):52-55.
|
[8] | 王一多. 译学视域内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J\]. 外语研究, 2012(6):76-80.
|
[9] | 徐岚. 论译者的主体地位\[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3): 56-59.
|
[10] | 吕俊. 论有限的主体性——对两种译学范式中的主体问题批评\[J\]. 中国外语, 2007(1): 70 -74.
|
[11] | 庞学峰. 发挥与控制的统一——德里达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3): 59-62.
|
[12] | 郑海凌. 译语的异化与优化\[J\]. 中国翻译, 2001(3): 3-7.
|
[13] | 党争胜. 从解构主义译论看翻译教学中的归化与异化\[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1): 60-62.
|
[14] | 吕俊. 翻译学应从解构主义那里学些什么——对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译学研究的反思\[J\]. 外国语, 2002(5): 48-54.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