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海洋科学  2011 

2009 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 PP. 8-13

Keywords: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冬季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References

[1]  李开枝;郭玉洁;尹健强.南沙群岛海区秋季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数量变化[J].热带海洋学报,2005(3)
[2]  戴明;李纯厚;张汉华.海南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7(1)
[3]  戴明;李纯厚;贾小平.珠江口近海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8)
[4]  蔡文贵;贾小平;李纯厚.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漂移特点[J].热带海洋学报,2005(3)
[5]  杨志浩;董俊德;吴梅林.三亚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7(6)
[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13909-1992,海洋生物调查,海洋调查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7]  郭玉洁;叶嘉松,中部海域浮游植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8]  孙军;宋书群;乐风风.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J].海洋学报,2007(5)
[9]  乐风凤;孙军;宁修仁.2004年夏季中国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J].海洋与湖沼,2006(3)
[10]  朱根海;宁修仁;蔡昱明,南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的研究,海洋学报,2003(2).
[11]  叶嘉松;林永水;袁文彬,东沙群岛周同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北京:海洋出版社,1983.
[12]  郭玉洁;叶嘉松;周汉秋,西沙、中沙群岛周同海域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13]  Spatharis S;Tsirtsis G;Danielidis D B,Effects of pulsed nutrient inputs on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structure and blooms in an enclosed coastal area,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07.
[14]  孙军;刘东艳.多样性指数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2004(1)
[15]  孙军;刘东艳.2000年秋季渤海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J].海洋学报,2005(3)
[1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区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中部海域环境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曾母暗沙一中国南疆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9]  袁梁英,南海北部营养盐结构特征,厦门:厦门大学,2005.
[20]  宫相忠;马威;孙军,2009年夏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21]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2]  Pielou E C,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ecology,New York:Wiley-Interseience,1969.
[23]  Shannon C E;Weaver W,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Urbana 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49.
[24]  孙军;刘东艳.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J].海洋与湖沼,2002(3)
[25]  柴扉;薛惠杰;侍茂崇,南海升降流区域分布及形成机制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