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09 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A 马威 %A 孙军 %A 田伟 %J 海洋科学 %P 8-13 %D 2011 %X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K 浮游植物 %K 群落结构 %K 南海北部 %K 冬季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9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