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
DOI: 10.3969/j.issn.1000-9841.2007.04.020 , PP. 555-560
Keywords: 大豆胞囊线虫 ,轮作 ,连作 ,品种抗性 ,群体动态
Abstract: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nohe,简称SCN)病是一种大豆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相继育成了一些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为了探讨不同抗性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和抗性品种的抗性机制,在黑土区的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区,取我国大豆主产区常见的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玉米――大豆――玉米――大豆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3年4种轮作方式,以在我国大豆主产区育成的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线4号和非抗病品种黑农3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性品种大豆在不同轮作系统中根内不同龄期线虫和根面雌虫发育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根内二龄幼虫(J2)数量存在着差异,在大豆连作13年、豆米豆和豆麦豆茬口上种植的抗线4号根内J2数量高于黑农35;在大豆连作13年、轮作、米豆米豆迎茬和麦豆麦豆迎茬4个茬口中抗线4号根内三龄幼虫(J3)、四龄幼虫(J4)数量和根面雌虫数量明显低于黑农35。由此推断抗线4号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机制可能是抗线虫发育,而不是抗线虫侵入。
References
[1] [1]Ross,J P.Host-parasite relationship of the soybean cyst nematode in resistant soybean roots [J].Phytopathology,1958.48:578-579.
[2] 刘晔,刘维志,段玉玺.大豆孢囊线虫在不同大豆品种根内的发育[J]辽宁农业科学,1988,4:16-18.
[3] 颜清上,陈品三,王连铮.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的研究Ⅰ.抗源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1996,26(4):317-323.
[4] 张东升.抗性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侵入和发育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1995,25:278.
[5] Halbrendt,J.M,S.A.Lewis,et al.A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Heterodera Glycines development i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soybean[J].Journal of Nematology,1992,24(1):84-91.
[6] 吴海燕,段玉玺,陈立杰.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对田间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2,21(2):109-112.
[7] 远方,段玉玺.不同抗生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的田间群体动态关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3):163-166.
[8] 齐军山,李长松,李林,等.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其鉴定技术[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4):71-73.
[9] 刘维志.植物病原线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