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黑土区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 %A 许艳丽 %A 陈伊里 %A 司兆胜 %A 李春杰 %A 温广月 %J 大豆科学 %P 555-560 %D 2007 %R 10.3969/j.issn.1000-9841.2007.04.020 %X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nohe,简称SCN)病是一种大豆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相继育成了一些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为了探讨不同抗性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和抗性品种的抗性机制,在黑土区的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区,取我国大豆主产区常见的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玉米――大豆――玉米――大豆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3年4种轮作方式,以在我国大豆主产区育成的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线4号和非抗病品种黑农3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性品种大豆在不同轮作系统中根内不同龄期线虫和根面雌虫发育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根内二龄幼虫(J2)数量存在着差异,在大豆连作13年、豆米豆和豆麦豆茬口上种植的抗线4号根内J2数量高于黑农35;在大豆连作13年、轮作、米豆米豆迎茬和麦豆麦豆迎茬4个茬口中抗线4号根内三龄幼虫(J3)、四龄幼虫(J4)数量和根面雌虫数量明显低于黑农35。由此推断抗线4号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机制可能是抗线虫发育,而不是抗线虫侵入。 %K 大豆胞囊线虫 %K 轮作 %K 连作 %K 品种抗性 %K 群体动态 %U http://ddkx.haasep.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07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