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2003年-2009年中国旱地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分析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5.04.0717 , PP. 717-723
Keywords: 旱地 ,小麦 ,品质性状 ,变异
Abstract:
本试验研究近3年来中国不同区域旱地小麦蛋白质品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种改良和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2003年-2009年我国4个国家区域试验冬、春小麦旱地组的217个区试品种(系)小麦样品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旱地春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平均高于旱地冬小麦,3项指标以东北春麦旱地组最高;按照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分类,强筋和中筋品种比例分别为12.4%和30.9%,弱筋小麦品种只占0.5%.比较9个品质指标品种间的变异,以面团稳定时间最大、容重最小.稳定时间的变异约为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10倍以上,而后两者变异程度相近.
References
[1] 庄巧生.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1991-1995)[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 尹成华, 王涛, 路辉丽, 张红云, 胡纪鹏, 孙巍巍, 王莉莉. 2010年我国北纬33°地区小麦质量状况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6):50-58
[3] 高辉明, 张正斌, 徐萍, 杨引福, 卫云宗, 刘新月. 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1):2201-2210
[4] 居煇, 李三爱, 严昌荣. 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3):728-731
[5] 常磊, 韩凡香, 柴守玺, 岳云, 杨德龙, 杨长刚, 黄彩霞, 程宏波. 我国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精确度及其环境综合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0):2814-2820
[6] 栾姗姗, 贾永红, 王伟, 马会杰, 石书兵. 新疆春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变化[J].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22(1):41-47
[7] 赵广才, 常旭红, 杨玉双.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现状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2):245-248
[8] 王辉, 马志强, 曹莉, 孙道杰, 李学军, 闵东红, 冯毅. 我国冬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问题[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4):34-40
[9] 尹成华, 王涛, 路辉丽, 胡纪鹏, 张红云, 孙巍巍, 王莉莉. 2011年我国黄淮麦区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特性[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5):48-56, 74
[10] 高欢欢, 李卫华, 穆培源, 桑伟, 冶婷, 王亮. 新疆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50(2):197-203
[11] 齐琳娟, 胡学旭, 周桂英, 王爽, 李静梅, 陆伟, 吴丽娜, 陆美斌, 孙丽娟, 杨秀兰, 宋敬可, 王步军. 2004-2011年中国主产省小麦蛋白质品质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20):4242-4251
[12]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6):1114-1126
[13] 关二旗, 魏益民, 张波, 郭进考, 张国权, 刘彦军, 罗勤贵, 班进福. 黄淮冬麦区部分区域小麦品种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6):1159-1168
[14] 赵乃新, 王乐凯, 兰静, 戴常军, 李辉, 李宛, 赵琳. 我国春小麦不同生态区域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现状分析[J]. 粮食加工, 2008, 33(4):7-10, 21
[1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冬小麦机关报品种动态—2005~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R]. 北京:中国农业道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冬小麦机关报品种动态—2006~200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R]. 北京:中国农业道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7]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冬小麦机关报品种动态—2007~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R]. 北京:中国农业道学技术出版社, 200
[18] 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 GB/T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19] 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 GB/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20]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NY/T 967-2006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小麦[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1] Zhou Y, He Z H, Sui X X, Xia X C, Zhang X K, Zhang G S. Genetic improvement of grain yield and associated traits in the northern China winter wheat region from 1960 to 2000[J]. Crop Science, 2007, 47(3):245-253
[22] Tokatlidis I S, Tsialtas J T, Xynias I N, Tamoutsidis E, Irakli M. Variation within a bread wheat cultivar for grain yield, protein content,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and ash content[J]. Field Crop Research. 2004, 86(1):33-42
[23] 付亮, 李洋, 蒋志凯, 周德慧, 程兰兰. 黄淮南片2008-2012年国审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8):29-32
[24] 昝香存, 周桂英, 吴丽娜, 王爽, 胡学旭, 陆伟, 王步军. 我国小麦品质现状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6):46-49
[25] 程顺和, 吕国锋, 张伯桥, 吴宏亚, 陆成彬.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南方小麦育种[J]. 核农学报, 2003, 17(2):153-159
[26] 魏益民, 张波, 关二旗, 张国权, 张影全, 宋哲民. 中国冬小麦品质改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20):4189-4196
[27] 胡卫国, 赵虹, 王西成, 邱军, 曹廷杰, 曹颖妮.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5):936-943
[28] 时侠清, 刘冬成, 孙家柱, 张爱民. 我国北方冬小麦籽粒中的戊聚糖含量及其相关分析[J]. 核农学报, 2006, 20(3):225-228
[29] 魏益民, 罗勤贵, 李昌文, 张保军, 李世清. 县域优质小麦生产效果分析Ⅱ. 陕西省岐山县优质小麦示范效果调查[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2):261-266
[30] 魏益民, 欧阳韶晖, 陈卫军, 张保军, 李世清. 县域优质小麦生产效果分析I. 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现状调查[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2):256-260
[31] 胡学旭, 周桂英, 吴丽娜, 陆伟, 武力, 李静梅, 王爽, 宋敬可, 杨秀兰, 王步军.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J]. 作物学报, 2009, 35(6):1167-1172
[32] 刘易科, 佟汉文, 朱展望, 陈泠, 张宇庆, 高春保. 湖北省大田小麦品质性状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3(1):137-14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