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河西走廊中西部干旱区极端暴雨个例分析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138, PP. 70-81
Keywords: 河西走廊中西部,极端暴雨,高原低涡
Abstract:
利用常规、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卫星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6月45日河西走廊中西部干旱区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中尺度特征、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地面冷锋过境后,降温冷凝作用明显,对流层高层存在强抽吸作用,中层高原低涡受其下游弱脊阻挡较长时间维持在暴雨区上空,低层存在切变线,高低空系统的耦合提供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汽主要来自对流层中低层东、西两路及高层南路三支水汽输送通道,西路水汽输送强度最大,东路水汽输送受小高压影响显著,暴雨开始后6h才完整建立,暴雨中心整层大气可降水量达到了该地区夏季平均值的两倍多;通过降温,增湿作用近地面出现对流不稳定能量,自由对流高度较低;涡旋云系的冷空气侵入处,不断激发出6个β中尺度的对流单体,暴雨中心玉门两次受其中4个单体的影响,产生短时强降水.
References
[1] | 贾文雄, 何元庆, 李宗省, 等.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沙漠, 2007, 27(1): 83-88.
|
[2] | 李锁锁, 吕世华, 高艳红, 等. 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J]. 中国沙漠, 2008, 28(6): 1151-1154.
|
[3] | 郭小芹, 刘明春. 河西走廊近40a气候生产潜力特征研究[J]. 中国沙漠, 2011, 31(5): 1323-1329.
|
[4] | 王式功, 杨德保, 张武, 等. 甘肃河西中部地区"87.6"罕见暴雨成因分析[J]. 中国沙漠, 1994, 14(2): 24-29.
|
[5] | 孔祥伟, 陶健红. 近51年甘肃夏季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12, 29(6): 965-971.
|
[6] | 纪晓玲, 陈晓娟, 邵建, 等. 干旱区一次锋面过境短时暴雨中尺度系统分析[J]. 中国沙漠, 2012, 32(6): 1731-1737.
|
[7] | 刘勇, 杜川利. 黄土高原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06, 25(2): 302-308.
|
[8] | 井喜, 李栋梁, 李明娟, 等.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环境场综合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7(1): 46-57.
|
[9] | 杜继稳, 李明娟, 张弘, 等. 青藏高原东北侧突发性暴雨地面能量场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4, 23(4): 453-457.
|
[10] | 杨小银, 宋广宁, 付培健. "5.10"岷县暴雨灾害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3): 798-805,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31.
|
[11] | 王劲松, 李耀辉, 康风琴, 等. 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J]. 高原气象, 2002, 21(3): 258-266.
|
[12] | 任余龙, 寿绍文, 李耀辉.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07, 26(2): 344-352.
|
[13] | 罗慧, 刘勇, 冯桂力, 等. 陕西中部一次超强雷暴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 28(4): 816-826. 浏览
|
[14] | 井宇, 井喜, 屠妮妮, 等. 黄土高原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β中尺度大暴雨综合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1): 78-89. 浏览
|
[15] | 毕宝贵, 刘月巍, 李泽椿. 2002年6月8-9日陕南大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J]. 大气科学, 2004, 28(5): 747-761.
|
[16] | 李川, 陈静, 何光碧. 青藏高原东北侧陡峭地形对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6, 25(3): 442-450.
|
[17] | 毕宝贵, 刘月巍, 李泽椿. 秦岭大巴山地形对陕南强降水的影响研究[J]. 高原气象, 2006, 25(3): 485-494.
|
[18] | 段海霞, 李耀辉, 张强, 等. 西北区域几次暴雨过程中的自组织现象[J]. 高原气象, 2011, 30(4): 890-899. 浏览
|
[19] | 付双喜. 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6, 25(5): 932-941.
|
[20] | 潘留杰, 张宏芳, 王楠, 等. 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及雷达观测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1): 278-289, doi :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27. 浏览
|
[21] | 张云惠, 陈春艳, 杨莲梅, 等. 南疆西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1): 191-200,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19. 浏览
|
[22] | 王伏村, 许东蓓, 王宝鉴, 等. 敦煌致洪暴雨的广义湿位涡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1): 145-155,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15. 浏览
|
[23] | 滕水昌, 渠永兴, 王坚, 等. 河西走廊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J]. 干旱气象, 2007, 25(3): 66-71.
|
[24] | 付双喜, 张鸿发, 楚荣忠. 河西走廊中部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9, 26(5): 656-663.
|
[25] | 杨晓玲, 丁文魁, 蔡元成.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J]. 甘肃科学学报, 2007, 19(1): 97-100.
|
[26] | 王伏村, 许东蓓, 修韶宇, 等. 一次西北地区东部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分析[J]. 高原气象, 2014, 33(6): 1501-1513,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104. 浏览
|
[27] | 孙军, 谌芸, 杨舒楠, 等.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J]. 气象, 2012, 38(10): 1267-1277.
|
[28] | 王宝鉴, 黄玉霞, 陶健红, 等. 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 冰川冻土, 2006, 28(1): 15-21.
|
[29] | 屠妮妮, 陈静, 何光碧. 高原东侧一次大暴雨过程动力热力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7(4): 796-806.
|
[30] | 李江林, 李照荣, 杨建才, 等. 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 31(6): 1574-1581. 浏览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