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吉林新立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DOI: 10.7605/gdlxb.2007.01.010, PP. 97-106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吉林新立油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郭县以北新庙乡境内。综合应用25口取心井薄片、镜质体反射率、铸体、电镜、X衍射等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了泉头组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成岩阶段划分及储集空间类型。根据成岩作用及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划分了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A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C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D相(碳酸盐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并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其中A相储集物性最好,B相次之,C相较差,D相最差。最后探讨了泉头组储集空间演化,在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了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为首次在该区泉头组特低渗储层中预测相对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带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也为改善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References

[1]  陈丽华,赵澄林,纪友亮,等. 1999. 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
[2]  [J] 石油勘探与开发,26(5):77-79.
[3]  陈烨菲,彭仕宓,钟显彪,等. 2003. 松辽盆地四五家子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沉积相
[4]  [J] 古地理学报, 5(3):316-327.
[5]  戴启德,纪友亮. 1996. 油气储层地质学
[6]  [M] 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184.
[7]  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 1994.中国沉积学
[8]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895.
[9]  冯增昭.1993. 沉积岩石学(第二版)
[10]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84-178.
[11]  胡明毅,朱叫德,郭成贤. 1994. 湖南石门地区中上寒武统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12]  [J] 石油学报,15(3):35-41.
[13]  鞠俊成,张凤莲,喻国凡,等. 2001.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储层沉积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
[14]  [J] 古地理学报, 3(1):63-70.
[15]  彭仕宓,黄述旺. 1998. 油藏开发地质学
[16]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50-56.
[17]  张兴金,杨清彦,马世忠. 1994.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曲流河沉积微相及测井相研究
[18]  [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8(1):17-22.
[19]  赵澄林,刘孟慧,纪友亮. 1992.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体系与成岩作用
[20]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56-60.
[21]  赵澄林,朱筱敏. 2001. 沉积岩石学(第三版)
[22]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03.
[23]  郑浚茂,庞明. 1989.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
[24]  [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3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