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吉林新立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A 胡海燕 %A 彭仕宓 %A 卢春慧 %A 齐耀春 %A 胡景春 %A 李 %A 国 %J 古地理学报 %P 97-106 %D 2007 %R 10.7605/gdlxb.2007.01.010 %X 吉林新立油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郭县以北新庙乡境内。综合应用25口取心井薄片、镜质体反射率、铸体、电镜、X衍射等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了泉头组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成岩阶段划分及储集空间类型。根据成岩作用及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划分了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A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C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D相(碳酸盐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并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其中A相储集物性最好,B相次之,C相较差,D相最差。最后探讨了泉头组储集空间演化,在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了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为首次在该区泉头组特低渗储层中预测相对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带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也为改善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U http://www.gdlxb.org/CN/abstract/abstract8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