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On th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Xue and Shu
|
Abstract:
"学"、"术"源于经验和模仿,与"必然之例"、"可成之功"相应的"学者"("文人")、"商人"("工匠"),预示着"体用"在中国社会阶层中的"两分"。呼应西方"学术"统一—分离—再统一的历史轨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趋向呈现为"学术分校"、"文理通科"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和评判依据主要侧重于实用功能。西方文化创新和科学发展的社会细胞是"沙龙"及"咖啡馆",并演化为近代学术团体与期刊等创新平台。整合教育创新的文化资源,强化学术发展的心理动因,培育"无形学院"的物质土壤和精神氛围,使学术的三重功能内化为人的生命需要,这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