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inking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duate Students
|
Abstract:
目的:利用客观化的研究方法,从认知角度更好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了解其认知特点。方法:利用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思路,采用心理学问卷测量方法编制测量工具,随机选取了104 名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级中医研究生,针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症状表征、治疗立法、处方用药3 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症状表征环节,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和“风性动摇”特征分别在诊断外感病和内伤病时最具指导意义;倾向从八纲辨证(寒热、表里、虚实)和六经辨证角度进行症状的综合表征;在判断某个证候的典型症状时具有较一致的倾向;当症状与舌象的寒热、虚实属性发生矛盾时,倾向“取症舍舌”。治疗立法环节,大多数被试者倾向选择“先表后里”、“先实后虚”、“先急后缓”的治疗策略。处方用药环节,大多数被试者倾向选择某首或两首以上的方剂作为治疗方案。结论:首先,问卷结果呈现大多数的一致性,说明被调查的研究生具有较良好的中医药知识架构,中医辨证论治过程呈现出某种学科的规律性。其次,问卷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说明辨证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表征方式具有差异性,客观上反映了中医辨证模式的多样性、治疗用药的灵活性等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