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研究
|
Abstract:
文章选取2012~2022年我国A股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企业绿色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企业绿色创新起到调节作用。基于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制造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是显著的。基于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影响更为显著。
The study selects data from A-share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22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new productiv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new productiv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ith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playing a moderating role. Th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based on ownership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new productiv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significant in both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region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new productiv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1] | 刘淑春, 闫津臣, 张思雪, 林汉川. 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能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吗[J]. 管理世界, 2021, 37(5): 170-190+13. |
[2] | 李刚, 黄苗苗. 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 工业技术经济, 2025, 44(1): 96-105. |
[3] | 吴非, 胡慧芷, 林慧妍, 任晓怡.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1, 37(7): 130-144. |
[4] | 戚琳琳, 郭飞.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3): 173-177. |
[5] | 郭寰宇. 新质生产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4): 17-22. |
[6] | 廖斌, 韩雷.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指数测度与时空演进[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26(6): 125-136. |
[7] | 吴俊珺, 杜文豪. 数实融合、资源配置效率与新质生产力发展[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4): 5-10. |
[8] | 胡智星, 邱玉兴, 黄河东.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质量管理视角[J]. 会计之友, 2025(1): 38-46. |
[9] | 李娟, 刘爱峰.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4): 23-28. |
[10] | 肖峰, 赫军营. 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三重样态[J]. 思想理论教育, 2025(1): 33-40. |
[11] | 林莉, 孙迪亮, 苗赫. 金融投资对培育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J]. 工业技术经济, 2025, 44(1): 45-54. |
[12] | 张海, 王震, 李秉远.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4): 11-16. |
[13] | 陆亚东, 孙金云. 中国企业成长战略新视角: 复合基础观的概念、内涵与方法[J]. 管理世界, 2013(10): 106-117+141+187-188. |
[14] | 陈冬梅, 王俐珍, 陈安霓. 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J]. 管理世界, 2020, 36(5): 220-236. |
[15] | 李琦, 刘力钢, 邵剑兵.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集成与企业绩效——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J]. 经济管理, 2021, 43(10): 5-23. |
[16] | 解学梅, 朱琪玮. 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如何破解“和谐共生”难题? [J]. 管理世界, 2021, 37(1): 128-149. |
[17] | 王惠, 王树乔, 苗壮, 等. 研发投入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异质门槛效应——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研究[J]. 科研管理, 2016, 37(2): 63-71. |
[18] | 范丹, 孙晓婷.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6): 105-115. |
[19] | 徐建中, 贯君, 林艳. 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J]. 管理评论, 2017, 29(9): 72-83. |
[20] | 王勇.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理论意蕴[J]. 人民论坛, 2024(6): 8-10. |
[21] | 胡兆廉, 刘明洋. 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5): 23-38. |
[22] | 鲁晓东, 连玉君.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 1999-2007 [J]. 经济学(季刊), 2012, 11(2): 541-558. |
[23] | 王馨, 王营. 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J]. 管理世界, 2021, 37(6): 173-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