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教育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问题与路径的新探
|
Abstract: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核心要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强调教育性、生活性和实践性,这与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涵相契合。基于此理论,面对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中教育理念混沌、教育组织离散、教育形式粗浅等问题,优化实践路径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根植生活,重塑高校劳动教育的新目标;其次,聚焦生活,增添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容;最后,紧扣生活,探索高校劳动教育的新样态。
Tao Xingzhi’s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is the essence of his educational ideology, whose core points include “life is education”, “society is school”, and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 the new era, labor edu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mphasizes education, life, and practice, which a cords with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life education theory. Based on this theory, in the face of chaotic educational concepts, scattere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shallow educational for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actical path i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rooted in life for reshaping the new goal of labor education; Secondly, focus on life for adding new contents to labor education; Finally, close to life for exploring the new modes of labor education.
[1] | 赖雪梅, 陈小东. 习近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 37(2): 32-40. |
[2]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0-03-27(001). |
[3] | 吴瑞君, 李响, 章梅芳, 等. 充分激发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引领驱动作用[J]. 技术经济, 2024, 43(6): 1-14. |
[4] | 吴嘉佳, 周芳.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政策逻辑解构[J]. 中国高等教育, 2022(Z3): 52-54. |
[5] | 魏浩天, 纪莹琳. “五育融合”视阈下高校劳动教育的三维探赜[J].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3, 35(6): 42-48. |
[6] | 刘丽红, 曲霞.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 39(1): 103-109. |
[7] | 李振华, 李智军, 廖勇. 活动理论视角下高校数字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24, 34(10): 133-142. |
[8] | 孙华峰.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现实困境及实践进路[J]. 中国高教研究, 2023(8): 88-93. |
[9] | 任平, 林嘉雯. 德国高校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与建设经验——以六所高校劳动教育本科专业为例[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1): 122-137. |
[10] | 李玉胜.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 理论界, 2010(7): 184-186. |
[11] | 申国昌, 郑腾.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职业技术教育, 2022, 43(27): 67-75. |
[12] | 李宇杰, 赵婉斐.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高校劳动教育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1): 138-143. |
[13] | 龙献忠, 胡乂尹, 孟佳轩, 等.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10): 45-47. |
[14] | 曹宁.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困境及实践路径[J]. 中国轻工教育, 2024, 27(2): 31-38+70. |
[15] | 屠棠.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哲学思考[C]//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第七期全国陶行知研究骨干培训班报告集. 2002: 40. |
[16] | 段从宇, 陆尔卓. 高等教育战略定力的本质内涵、价值要义及实践路径[J]. 江苏高教, 2022(7): 12-20. |
[17] | 顾明远, 边守正. 陶行知选集(卷一)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243. |
[18] | 王立仁, 徐福祥. 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奋斗图谱[J]. 高校辅导员, 2023(1): 3-7+24. |
[19] | 王春梅. 陶行知理念下加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策略探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15): 30-31. |
[20] | 赵伟.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5): 157-164. |
[21] | 王红霞. 陶行知生活教育哲学观: 走向现实的生活实践[J]. 生活教育, 2022(9): 40-43. |
[22] | 赵华晔, 孙振东. 合乎生活: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2, 34(4): 13-20. |
[23] | 陶行知. “伪知识”阶级[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24): 4-7. |
[24] | 陈雨婷, 杨刚. 国际虚拟教育研究的热点透视及发展趋势——基于2015-2020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J]. 教师教育学报, 2022, 9(1): 83-93. |
[25] | 石书臣. 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2, 8(7): 104-112. |
[26] | 孙蕾扬. 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23(8): 68-72. |
[27] | 陶行知全集(卷一) [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 290. |
[28] | 刘向兵, 曲霞. 劳动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定位与路径创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4(9): 34-41+95. |
[29] | 申妍瑞, 胡纵宇. 新质生产力与产教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 2024(5): 8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