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中国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
|
Abstract: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成长情况和综合素质进行纵横向评价。可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梳理41篇样本文献,围绕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因、途径及效果,分析中国近十年相关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现代信息技术在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评价维度和评价环节赋能时,具备独特优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认知、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赋能问题。此外,大数据技术是广受青睐的传统评价问题解决方案,建立学生成长信息数据库和连贯的评价体系是重要的。
The 2022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Carrying out Pilot Work on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inted out the need to innovate evaluation tools and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of students’ growth and overall quality in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mensions. It can be seen that apply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mpower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evaluation method.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to sort through 41 sample documents,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related research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terms of the reasons, methods, and effect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ollow-up researc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empowering the five evaluation dimensions and evaluation link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empowerment issues in 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big data technology is a popular solution to traditional evaluation problem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of student growth information and a coherent evaluation system.
[1] | 董秀华.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共识、争议与隐忧[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40(22): 28-41. |
[2]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 https://r.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GWKT&dbname=GWKTW2020&filename=CJZY00GW5faa15a3bf3c7d9a58310687&, 1999-06-03. |
[3] | 王建新. 为了不教而教——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自我教育”实践[J]. 人民教育, 2020(17): 61-64. |
[4] | 教育部.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01808/t20180807_344612.html, 2014-12-16. |
[5] | 刘云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立体评价的时代意蕴与探索思路[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10): 3-10, 23. |
[6] | 钟秉林.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十年成效评价[E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35/sfcl/202209/t20220915_661159.html, 2022-09-15. |
[7] |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211/t20221118_995825.html, 2022-11-25. |
[8] | 柴唤友, 陈丽, 郑勤华, 等. 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进展、挑战与路向[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 35(3): 40-46, 54. |
[9] | 张红霞. 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实践逻辑探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10): 42-46, 53. |
[10] | 董秀华. 综合素质评价: 政策、理论与实践[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11-112. |
[11] | 罗冠中. 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中国教育考试与评价发展的助推器[J]. 中国考试, 2021(2): 18-19. |
[12] | 王袁玲. 近十年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综述[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 20(2): 56-60. |
[13] | 黄晶.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综述[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18(9): 32-33. |
[14] | 吴立宝, 曹雅楠, 王光明, 等.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趋势与热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11): 10-15. |
[15] | 黄甫全, 游景如, 涂丽娜, 等. 系统性文献综述法: 案例、步骤与价值[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11): 11-18, 25. |
[16] | 张治. 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
[17]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2020-10-25. |
[18] | 吕建. 用电子平台解决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性难题[J]. 人民教育, 2015(2): 30-33. |
[19] | 董裕华. 去功利化愿景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路径探析——基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5): 95-100. |
[20] | 吕建. 电子平台建设: 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精彩纷呈[J]. 中小学管理, 2014(11): 29-31. |
[21] | 杜毓贞, 王殿军, 潘鑫, 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 29(12): 96-102. |
[22] | 林勇. 基于F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计[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3, 41(7): 1108-1110, 1182. |
[23] | 王怀波, 柴唤友, 郭利明, 等. 智能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8): 16-23. |
[24] | 杨鸿, 朱德全, 宋乃庆, 等. 大数据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方法论、价值与实践导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 27-34. |
[25] | 郑勤华, 陈丽, 郭利明, 等. 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新范式[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4): 56-63. |
[26] | 王殿军, 鞠慧, 孟卫东.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创新实践[J]. 中国考试, 2018(1): 46-52, 66. |
[27] | 郑旭东, 杨现民.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32(1): 23-32. |
[28] | 魏晶, 贾曦, 刘栋. 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理念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9): 132-137. |
[29] | 杨浪浪, 陈燕, 刘欣. 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J]. 人民教育, 2021(7): 74-75. |
[30] | 吕仲良. 做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基于智慧化平台的校本探索[J]. 中小学管理, 2016(12): 17-18. |
[31] | 黄炜, 张治, 胡爱花, 等. 基于“五育融合”的学生数字画像构建与实践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 41(18): 44-51. |
[32] | 王先军. 着眼发展∙着重过程: 发展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探索[J]. 中小学管理, 2020(10): 21-23. |
[33] | 张治, 刘小龙, 徐冰冰, 等. 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 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8): 25-33, 41. |
[34] | 何怀金, 龚春燕. “数字银行”: 用大数据为学生成长导航[J]. 中小学管理, 2017(8): 17-18. |
[35] | 邢利红. 在线教育情境下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21(27): 122-124. |
[36] | 杜文平. 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举措——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实施[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35(8): 9-11. |
[37] | 冯永华, 曾巍. 省、校级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的差异与比较[J]. 教育科学研究, 2017(9): 29-33. |
[38] | 刘金松, 徐晔.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智慧评价的动因、内涵与实施[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7): 47-54. |
[39] | 黄涛, 赵媛, 耿晶, 等. 数据驱动的精准化学习评价机制与方法[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 33(1): 3-12. |
[40] | 余明华, 张治, 刘小龙, 等. 基于xAPI的研究性学习多源数据融合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2(3): 63-69. |
[41] | 上海市推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真实性认证平台[J]. 上海教育科研, 2018(4): 2. |
[42] | 李映红, 林映遂. 跟踪-互动模式在高校学生体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7): 62-65. |
[43] | 田爱丽. 综合素质评价: 智能化时代学习评价的变革与实施[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1): 109-113, 121. |
[44] | 张治, 戚业国. 基于大数据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J]. 中国电化教育, 2017(9): 69-77, 97. |
[45] | 何东涛, 潘慧群. 参与让评价更有价[J]. 人民教育, 2016(14): 50-51. |
[46] | 王东新, 曲建晶. 基于ASP.NET的学生素质评价管理系统设计[J]. 微型电脑应用, 2020, 36(7): 81-84. |
[47] | 冯璐, 汪伟, 卞崇振. 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学生校本综合素质评价新生态[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8): 118-121. |
[48] | 张治, 刘小龙, 徐冰冰. “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的研究——以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39(17): 8-14. |
[49] | 熊丙奇. 机器评价能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吗? [J]. 在线学习, 2019(10): 71. |
[50] | 杨伦义, 郎晓安.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构建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11): 82-85. |
[51] | 樊亚峤, 徐海, 赵鹏林. 新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困境及突破策略[J]. 中国考试, 2019(7): 63-71. |
[52] | 森然. 综合素质评价旨在促进个体成长[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11): 1. |
[53] | 沈启正. 从西方国家的高校招生看我国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融合[J]. 上海教育科研, 2017(6): 5-8, 37. |
[54] | 刘邦奇, 刘碧莹, 胡健, 等. 智能技术赋能新时代综合评价: 挑战、路径、场景及技术应用[J]. 中国考试, 2022(6): 6-15. |
[55] | 宋乃庆, 郑智勇, 周圆林翰. 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数据赋能与路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2):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