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
Abstract: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教师的调查,了解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然后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in a university,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teacher burnout, and then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llege teacher burnout from the social level, the university level and the teacher level,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teacher burnout.
[1] | 徐萍, 杨棵瑞, 李相承, 等. 高校教师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6): 82-87. |
[2] | 张佳, 白东欢, 宋鹏威.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心理韧性与休闲运动参与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 30(1): 1660-1667. |
[3] | 黄先政, 张朋.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7): 130-133. |
[4] | 王迎, 林连冬. 工作压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2, 42(6): 105-113. |
[5] | 姜岩, 庄严, 张林.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 以山东省省属八所高校为例[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3): 61-63. |
[6] | 谢晓东, 陶志远, 张卫, 等. “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知觉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中国人事科学, 2022(11): 11-18. |
[7] | 屈廖健, 邵剑耀. 大学教师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关系: 基于21世纪以来国内外实证研究的元分析[J]. 重庆高教研究, 2021, 9(6): 67-77. |
[8] | 邹佩耘.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与引导: 基于“混合四因素模型”的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23(1): 105-112. |
[9] | 郑伟, 刘玉林.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热点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6): 50-55. |
[10] | 马富萍, 张倩霓, 杨柳.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研究: 以D高校为例[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20, 13(6): 302-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