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的蝴蝶意象
Butterfly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thological Archetypal Criticism

DOI: 10.12677/cnc.2024.124111, PP. 721-728

Keywords: 蝴蝶意象,神话原型批评,象征原型,集体无意识
Butterfly Image
, Mythological Archetype Criticism, Symbolic Archetyp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蝴蝶”是中国文学频繁使用的一个意象,从神话原型批评视角看,“蝴蝶”在中国文学中具有自由、爱情、伤感易逝的象征原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蝴蝶自身的生物特性外还有时代背景下文人的集体无意识思潮,正是在这种象征原型的传承下,“蝴蝶”在中国文化史中获得了经久不衰的地位。
“Butterfly” is an image frequently us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thological archetype criticism, “butterfly” in Chinese literature has symbolic archetypes of freedom, love, sadness and perishable. The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not onl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tterfly itself, but also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trend of thought of literat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Butterfly” has gained an enduring place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References

[1]  苟波. “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中的《列仙传》人物类型解读[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 12-19.
[2]  [加拿大]弗莱, 著. 批评的剖析[M]. 陈慧, 译.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3]  叶舒宪. 神话——原型批评[M]. 西安: 陕西师范出版社, 1987.
[4]  朱恩彬, 周波.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M].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7.
[5]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上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6]  伏爱华. “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 安徽大学学报, 2006, 30(2): 36-39.
[7]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8]  郝润华. 杜甫诗集(全二册)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9]  马汉彦. 唐宋绝句选析[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1.
[10]  [宋]苏轼, 著. 邹同庆, 王宗堂, 校注. 苏轼词编年校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11]  [宋]辛弃疾, 著. 徐汉明, 校注. 辛弃疾全集校注(上、下) [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12]  [南朝梁]萧纲, 著. 肖占鹏, 黄志廣, 校注. 梁简文帝集校注(一)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5.
[13]  [唐]魏征. 隋书(第35卷)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3.
[14]  刘学锴, 余恕诚. 李商隐诗歌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15]  [宋]乐史撰. 太平寰宇记[M].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
[16]  冯梦龙. 喻世明言∙李秀卿义结黄贞女[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17]  曹道衡, 选注, 余冠英, 审定. 乐府诗选[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18]  白居易. 白居易全集[M]. 珠海: 珠海出版社, 1996.
[19]  [唐]罗隐, 著. 潘慧惠, 校注. 罗隐集校注[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
[20]  荣格, 著. 心理学与文学[M]. 冯川, 译. 上海: 三联书店, 1987.
[21]  田兵. 苗族古歌[M]. 北京: 中国民间艺术出版社, 1981.
[22]  童尚兰. 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华东交通大学, 2011.
[23]  杨丽娟. “原型”概念新释[J]. 外国文学研究, 2003(6): 111-117.
[24]  鲁迅. 鲁迅全集∙而已集(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25]  陆机著. 陆机集[M].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2.
[26]  范晔, 撰. [唐]李贤, 等, 注. 后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27]  陕玉兰. 汉代“悲音为美”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2.
[28]  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北京: 三联书店, 2009.
[29]  王伟芳. 论悲美的本质与特征[J]. 廊坊师专学报, 1994(2): 17-21.
[30]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31]  张冰. 原型重释——对当下原型定义的一点补充[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6(4): 88-90.
[32]  中国现代文学馆, 编. 胡适代表作[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9.
[33]  梁仁. 戴望舒诗全编[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9.
[34]  刘成纪. 蝴蝶与中国文化[J]. 东方艺术, 1997(3): 50-52.
[35]  王蒙, 著. 杨流昌, 编. 王蒙散文随笔选集[M]. 沈阳: 沈阳出版社, 1993.
[36]  王彩萍. 一篇富有东方审美情致的美文——陈启佑小小说《永远的蝴蝶》赏析[J]. 名作欣赏, 2006(9): 86-88.
[37]  程爱民. 原型批评整体文化批评倾向[J]. 外国文学, 2002(5): 67-7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