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阴邪”论治膜性肾病高凝状态
|
Abstract:
近年来,膜性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膜性肾病及其并发症受到广泛重视,血栓及栓塞是膜性肾病病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膜性肾病患者易处于高凝状态,现代医学对于膜性肾病高凝状态的抗凝治疗及预防性抗凝治疗尚未得到统一标准。中医可基于“阴邪”,即瘀血、水湿、痰浊等角度,从本虚标实入手,利用中医内、外治法,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膜性肾病高凝状态。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d its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widely valued. Thrombosis and embolism ar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the course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atients with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re easy to be in a hypercoagulation state, and modern medicine for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ve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has not been unified standard.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based on “Yin evil”, that is, blood stasis, water moisture, phlegm turbidity, from the virtual standard and solid, using TCM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hypercoagulable state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1] | 王海燕, 赵明辉, 张宏, 等. 肾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
[2] | 胡杰, 杨洁, 孙脊峰. 膜性肾病凝血紊乱机制及治疗进展[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 44(3): 266-270. |
[3] | 谌贻璞. 肾内科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4] | 武文玉. 芪蛭益肾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高凝状态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3. |
[5] | 毕莉娜. 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指标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分期中的价值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23. |
[6] | 杨亚欣, 田玖玲, 王涛, 等. 活血化瘀法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12): 2391-2392, 2396. |
[7] | 李安壮, 梁黎明, 许冬梅. 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机制研究进展[J].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4(8): 603-607. |
[8] | 张硕峰, 方晓艳, 主编. 药理学 新世纪(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用)[M]. 第5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9] | 朱会子. 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4. |
[10] | 郑洪新, 杨柱, 编.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新世纪[M]. 第5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11] | 刁雅静, 冼绍祥. 从中医阴阳学说论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 世界中医药, 2023, 18(6): 823-827. |
[12] | 李超杰, 张其成. “阴阳”概念的三重内涵及其历史发展逻辑[J]. 中医学报, 2023, 38(5): 948-952. |
[13] | 宋立群, 沈泓昱, 李慧, 等. 宋立群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介绍[J]. 黑龙江医药, 2014, 27(2): 418-419. |
[14] | 陈澍, 李红典, 张勉之. 张勉之教授治疗膜性肾病临症经验体会[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 19(1): 68-71. |
[15] | 谭燕琳, 张蕙芸, 俞东容. 俞东容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经验[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10): 885-887. |
[16] | 黄淑贤, 刘宝利. 基于“阳化气, 阴成形”探讨温阳化积法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J]. 现代中医临床, 2024, 31(2): 88-92. |
[17] | 祝昌昊, 王耀光. 从“阴火论”探讨膜性肾病的治疗[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0(1): 81-84. |
[18] | 吴宝珍, 刘成, 贺泽龙. 基于阴阳学说探讨调气法辨治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J]. 山西中医, 2023, 39(8): 1-3, 6. |
[19] | 吴勉华, 石岩, 主编. 中医内科学 新世纪[M]. 第5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20] | 潘可, 胡维, 向少伟. 血瘀证与膜性肾病[J]. 河南中医, 2021, 41(6): 832-836. |
[21] | 罗熙, 远方. 从“瘀”论治膜性肾病[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 34(12): 2238-2241. |
[22] | 董洪哲, 李建英. 基于瘀水同病理论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高凝状态[J]. 光明中医, 2023, 38(9): 1681-1684. |
[23] | 张乃芊, 刘宝利, 戴浩然, 等. 以《金匮要略》“四饮”理论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J]. 北京中医药, 2023, 42(7): 772-775. |
[24] | 包帅, 郭玲.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探析特发性膜性肾病高凝状态[J]. 山西中医, 2022, 38(7): 1-3. |
[25] | 苏禾, 陈卫东. 膜性肾病与高凝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 20(5): 460-461. |
[26] | 夏钰晰, 常莉, 孟思妤, 等. 膜性肾病抗凝治疗研究进展[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 7(4): 260-262. |
[27] | 万涛, 王欢, 吴玥, 等. 586例住院膜性肾病患者抗凝预防现状的回顾性调查[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4): 1593-1596. |
[28] | 刘子康, 梁伟, 丁国华. 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 2023, 52(8): 39-44, 54. |
[29] | 陈洪琳, 宋立群. 宋立群治疗膜性肾病用药分析[J]. 中医学报, 2021, 36(4): 787-792. |
[30] | 任月乔, 吴珺, 冯奕钧, 等. 杜志坚基于“阴阳-升降-气血”一体观论治膜性肾病[J]. 中医药导报, 2023, 29(5): 171-174. |
[31] | 龚琬钰, 郭玲. 从“去菀陈莝”探究膜性肾病的治疗[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 44(5): 137-140. |
[32] | 李素霞, 李建民. 李建民教授从“肾络瘀痹”论治膜性肾病[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 24(3): 196-197. |
[33] | 武文玉, 郝丽中, 高艳霞. 高艳霞教授治疗膜性肾病高凝状态经验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 32(7): 81-83. |
[34] | 郭广宇, 李洁, 李静, 等. 杨洪涛教授运用藤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浅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 24(4): 287-289. |
[35] | 孟曦, 丁伟, 王耀光. 王耀光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4): 81-83. |
[36] | 吴曦, 柳红芳, 宿家铭, 等. 柳红芳教授从“伏邪”论治膜性肾病[J]. 河北中医, 2024, 46(3): 361-364. |
[37] | 杨晓宇, 沈佳丽, 张颖煜, 等. 国医大师邹燕勤从血论治膜性肾病[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2(2): 176-179. |
[38] | 郭红英, 任美芳, 纪伟超, 等. 黄芪燥湿补肾方联合艾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J]. 环球中医药, 2024, 17(3): 517-520. |
[39] | 吕长姿, 徐润蕾, 左泽慧, 等. 针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eta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24, 40(3): 126-132. |
[40] | 毛竞宇, 杨凤文, 刘昊, 等. 艾灸对脾肾两虚兼血瘀证低中危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及高凝状态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21, 41(11): 1216-1220. |
[41] | 朱亚歌. 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的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4, 33(1): 159-162. |
[42] | 荆婷婷, 李瑞, 王丹, 等.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应用艾灸配合中药俞募配穴敷熨的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 36(14): 2491-2493. |
[43] | 刘朝业, 黄荣贵, 蒙兰芬, 等. 引火归元熨治疗膜性肾病脾肾两虚证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3, 38(20): 3957-3959. |
[44] | 杨丽虹, 苏佩玲, 包崑.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21)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6): 647-659, 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