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大学生抑郁的早期识别和预防
|
Abstract:
抑郁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代大学生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社交因素、学业压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干预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生活状况,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残等严重后果,因此可以通过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学校加强课程设置及宣传、学习社交技能、发掘自身潜能、保持乐观心态等方面进行干预。
Depress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ttracting widespread social attention. The main causes of depression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 family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academic pressure factors, and emotional factors. If not detected and intervened in a timely manner, it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ven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self injury and self harm. Therefore, interventions can be carried out by creating a healthy family atmosphere, 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omotion, learning social skills, exploring one’s own potential, and maintaining an optimistic attitude.
[1] | 郭刚军, 马慧(2022).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人格的关系: 应对方式的中介和调节效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0(3), 426-431. |
[2] | 胡素云, 杨春艳, 袁艳, 等(2021). 我校大学生抑郁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41(6), 117-122. |
[3] | 胡星辰, 张迎黎, 梁炜, 等(2014).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在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四川精神卫生, 27(4), 357-360. |
[4] | 华颖(2008). 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15), 356-358. |
[5] | 黄垣成, 赵清玲, 李彩娜(2021). 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 人际因素的作用. 心理学报, 53(5), 515-526. |
[6] | 霍珍珍, 刘春雷(2017). 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校园心理, 15(5), 345-347. |
[7] | 李海斌(2014). 应对方式、人格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
[8] | 李龙龙, 万里川, 赵守盈(2018). 大学生抑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38(4), 81-84+100. |
[9] | 廖琳(2013).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15(1), 97-99+104. |
[10] | 刘爱楼, 欧贤才(2023). 童年期不幸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31(4), 1013-1018+949. |
[11] | 刘海东, 虞芷筠, 叶宝娟, 等(2023). 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抑郁: 社交焦虑和感恩的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1(4), 556-563. |
[12] | 商士杰, 白宝玉(2022). 生命意义体验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 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10(2), 21-25+32. |
[13] | 石珍(2023). 民办高校大学生抑郁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青春期健康, 21(12), 69-71. |
[14] | 苏鹏, 苏丽(2018). 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家庭因素研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34(12), 15-17. |
[15] | 孙庆民, 刘一帆(2020). 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心理学探新, 40(2), 183-187. |
[16] | 汤有国(2009). 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原因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5(2), 102-104. |
[17] | 汪向东(1993).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
[18] | 王雨婷, 秦启玥, 方垠诺, 等(2023). 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赣南医学院学报, 43(6), 626-632. |
[19] | 魏潇琪, 赵静珺, 赵丽云, 等(2023). 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C]//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 1. |
[20] | 徐永君, 盛慧, 倪鑫(2012).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47(3), 323-326. |
[21] | Cui, R. J. (2015). Editori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epression.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 13, 480. https://doi.org/10.2174/1570159X130415083112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