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意义感量表的编制
|
Abstract:
目的:编制生命意义感量表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中文人生意义问卷进行施测检验编制量表的信效度。结果:1) 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模型拟合度良好(χ2/df = 1.91, CFI = 0.92, TLI = 0.90, IFI = 0.92, RMSEA = 0.09)。2) 生命意义感量表与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得分均呈现正相关(r = 0.77, P < 0.01)。Cronbach’s α系数为0.91。结论:生命意义感量表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未来研究中能够作为科学的研究工具使用。
Objective: To develop a sense of life meaning scale and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Using the sense of life meaning scale and the Chinese Meaning of Life questionnaire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Results: 1) The model was well fitted b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χ2/df = 1.91, CFI = 0.92, TLI = 0.90, IFI = 0.92, RMSEA = 0.09). 2)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ing of life scale and the Chinese Meaning of Life questionnaire (r = 0.77, P < 0.01).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is 0.91. Conclusion: The sense of meaning of lif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as a scientific research tool in future research.
[1] | 程明明, 樊富珉(2010). 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4), 431-437. |
[2] | 哈丽娜, 常庆宁, 陈旭(2022). 大学生心理扭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生命意义感与心理痛苦的链式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0(8), 1228-1233. |
[3] | 何浩, 潘彦谷(2017). 生命意义感、宽恕对中学生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教学与管理, (4), 71-73. |
[4] | 李旭(2015).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乐观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1), 81-86. |
[5] | 李占宏, 赵梦娇, 刘慧瀛, 刘亚楠, 彭凯平(2018). 生命意义寻求的原因: 成长抑或危机. 心理科学进展, 26(12), 2192-2203. |
[6] | 刘慧瀛, 杨怡帆, 王婉, 赵若兰, 陈鑫宇, 杨静怡(2020). 生命意义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新生心理症状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4(5), 393-397. |
[7] | 刘思斯, 甘怡群(2010).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4(6), 478-482. |
[8] | 刘亚楠, 张舒, 刘璐怡, 刘慧瀛(2016). 感恩与生命意义, 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归属感的多重中介模型. 中国特殊教育, (4), 79-83, 96. |
[9] | 刘亚楠, 张迅, 朱澄铨, 苏芮莹, 尹媛媛(2020). 生命意义研究,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中国特殊教育, (11), 70-75. |
[10] | 彭霞, 王鑫强, 郭成(2011). 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32(9), 1119-1120. |
[11] | 石春, 贾林祥(2013). 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4(11), 1347-1350, 1353. |
[12] | 田宪华, 张绍波, 付伟(2021).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黑龙江高教研究, 39(7), 144-149. |
[13] | 王孟成, 戴晓阳(2008).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5), 459-461. |
[14] | 王鑫强, 游雅媛, 张大均(2016).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及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10), 161-167. |
[15] | 肖禹, 李晓飞(2022).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正向情绪的影响, 学习适应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0(8), 1234-1238. |
[16] | 谢杏利, 邹兵(2013). 主观幸福感在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中的中介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33(1), 78-83. |
[17] | 熊朋迪, 杨乐, 祝卓宏(2015). 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9(1), 40-46. |
[18] | 姚梦萍, 贾振彪, 陈欣, 焦珊珊(2016).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中介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 37(3), 453-456. |
[19] | 张潮, 靳星星, 陈泓逸, 侯文花(2021). 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9(6), 821-825. |
[20] | 赵浩, 宋天娇, 张灵聪(2020). 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学校适应对手机成瘾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41(8), 1174-1176. |
[21] | 赵娜, 马敏, 辛自强(2017). 生命意义感获取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进展, 25(6), 1003-1011. |
[22] | Bushkin, H., van Niekerk, R., & Stroud, L. (2021). Searching for Meaning in Chaos: Viktor Frankl’s Story.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17, 233-242. https://doi.org/10.5964/ejop.5439 |
[23] | Steger, M. F., Frazier, P., Oishi, S., & Kaler, M. (2006). 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3, 80-93. https://doi.org/10.1037/0022-0167.53.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