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e Engineering 2023
我国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进展
|
Abstract: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我国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得到以下认识:黄土边坡因其特殊的土体结构、形态特征及所处气候特征等,黄土边坡失稳破坏形式多样,危害性较大;影响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内外因素,如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降水、风化作用、地震活动、人类活动等;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常采用极限平衡法、裂隙法、圆弧法、数值模拟法等;防治黄土边坡失稳的主要措施包括排水、支挡以及坡面防护措施等。
Through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oess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in China, and gets the following understanding: loess slope has various forms of instability and damage due to its special soil structur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harmful.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lo-ess slope a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ess, pre-cipitation, weathering, seismic activity, human activities, etc.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racture method, arc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re often use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loess slope. The main measures to prevent loess slope instability include drainage, retaining and slope protection measures.
[1] | 滕宏泉, 范立民, 向茂西, 等. 陕北黄土粱峁沟壑区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浅析——以陕北延安地区2013年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为例[J]. 地下水, 2016, 38(1): 155-157. |
[2] | 唐亚明, 薛强, 毕俊擘, 等. 降雨入渗诱发黄土滑塌的模式及临界值初探[J]. 地质论评, 2013, 59(1): 97-106. |
[3] | 庄建琦, 彭建兵, 张利勇. 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高原浅层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867-876. |
[4] | 李明, 杜继稳, 高维英. 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与降水关系[J]. 干旱区研究, 2009, 26(4): 599-606. |
[5] | 张茂省, 李同录. 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4): 530-540. |
[6] | 孙萍萍, 张茂省, 贾俊, 等. 中国西部黄土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进展[J]. 西北地质, 2022, 55(3): 96-107. |
[7] | 张旭光, 姚恩龙, 陈海龙. 陇东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正宁县山河镇为例[J]. 地下水, 2020, 42(5): 170-171. |
[8] | 张俊义, 杨强, 杨秀元, 王爱军, 丁伟翠. 陇东地区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 2012(7): 48-51+75. |
[9] | 豆换换, 张彦洪, 田泽润, 等. 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4): 95-98. |
[10] | 李贤婧, 王起才. 延安宝塔山隧道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1): 81-82. |
[11] | 郭奋恩. 湿陷性黄土边坡失稳及防治措施研究[J]. 工程质量, 2012, 30(2): 13-16. |
[12] | 张茂花, 谢永利, 刘保健. 增(减)湿时黄土的压缩变形特性分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 50-55. |
[13] | 冯乐涛, 吴玮江, 刘兴荣, 等. 黄土高原降水入渗方式与引发滑坡研究——以甘肃黄土地区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23(14): 5937-5945. |
[14] | 刘引鸽. 陕北黄土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7(1): 49-55. |
[15] | 蔡新玲, 乔秋文, 王繁强, 等. 近45年来陕西省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特征及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08(2): 282-287. |
[16] | 彭茹燕, 张慧芝, 哈斯, 等. 陕北风沙区景观格局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5(1): 51-56. |
[17] | 邓龙胜, 范文. 宁夏海原8.5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发育机理[J]. 灾害学, 2013, 28(3): 30-37. |
[18] | 李瑞. 黄土地区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及评价[J]. 四川水泥, 2021(7): 328-329. |
[19] | 裴萃.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吕梁市黄土边坡稳定性评价[J]. 山西建筑, 2014, 40(36): 68-69. |
[20] | 李奇. 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与分级评价[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21] | 郭晓亮, 王伟刚. 黄土地区边坡稳定性分析[J]. 陕西地质, 2019, 37(2): 52-57. |
[22] | 祝珣. 黄土特高边坡垮塌原因分析及综合整治措施[J]. 铁道工程学报, 2018, 35(6): 31-35. |
[23] | 杨刚, 唐道琼, 夏小兰. 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黄土边坡设计[J]. 交通世界(运输. 车辆), 2011(5): 174-175. |
[24] | 朱德开. 黄土填方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 山西建筑, 2009, 35(17): 102-103. |
[25] | 马蓓青, 杜玉鹏, 王怀星, 等. 持续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稳定性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21, 35(5): 50-56. |
[26] | 张立荣. 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1. |
[27] | 张振海. 黄土边坡稳定性及治理的规律性研究——以西安地区某项目黄土边坡工程为例[J]. 重庆建筑, 2021, 20(12): 42-45. |
[28] | 巨龙, 王瑞科, 马骥. 渭北旱塬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以三原县清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西北水电, 2021(2): 48-54+67. |
[29] | 王伟. 浅谈黄土边坡稳定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10): 13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