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劳动休息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Labor Rest Rights

DOI: 10.12677/OJLS.2023.115587, PP. 4136-4143

Keywords: 劳动休息权,劳动者,保障
The Right to Rest and Work
, Worker, Guarantee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和劳动者的实际需要而一系列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我国探索并建立了实现劳动者休息权实现的体制机制。进入新时代,劳动者休息权保障的中国实践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劳动者享有的休息权益更加充分,劳动者有了更高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ensure the right of workers to rest in response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workers. China has explored and established a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right of workers to rest. In the new era,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for safeguarding the right to rest of workers in China has become more perfect, and the rest rights enjoyed by workers are more fully realized. Workers have a higher sense of happiness and achievement.

References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321-32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265.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268-269.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00.
[5]  尹明生. 劳动者休息权制度的基础法理探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4): 84-89.
[6]  王觉非. 欧洲历史大辞典: 上[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573.
[7]  蓝寿荣. 论我国宪法休息权的解释[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 45-57.
[8]  黄镇. 休息何以是权利——兼与蓝寿荣教授商榷[J]. 云南社会科学, 2015(4): 128-133+164.
[9]  本书编写组.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选集[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60.
[10]  柯振兴. 美国劳动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4.
[11]  蓝寿荣. 休息何以成为权利——劳动休息权的属性和价值探析[J]. 法学评论, 2014(4): 84-96.
[12]  工人日报工会工作部. 国际劳工组织与公约知识读本[M]. 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13]  法国劳动法典[M]. 罗结珍, 译.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
[14]  中南政法学院国家法教研室. 苏联宪法学习文件选编[M]. 武汉: 北湖印刷厂, 1986.
[15]  中国人权研究会. <世界人权宣言>与中国人权[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6]  郑桥, 余云霞. 世界工会概况[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23.
[17]  刘金源. 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J].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21(3): 11-20, 64.
[18]  赵志峰. 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6.
[19]  舒龙, 凌步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20]  王永. “2.5天假期”何时从“纸面”到“地面” [N]. 载中国劳动保障报, 2015-08-22(003).
[21]  黄镇. 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休息权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 理论与改革, 2016(1): 135-139.
[22]  谢春涛. 中共党史十二讲[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23]  黄振鹏, 杨成广. 系统论视域下平台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的基本逻辑[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3, 37(2): 68-79.
[24]  蒲晓磊. 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防护网” [N]. 载法治日报, 2023-03-21(007).
[25]  梁成意. 中国公民基本权利[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26]  梁甜甜, 梁玉莲. 劳动法新论[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
[27]  李培智. 中国当代劳动法前沿问题研究[M]. 秦皇岛: 燕山大学出版社, 2020.
[28]  王艳丽, 张枫波. 共享经济时代中间模式下网约工劳动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J]. 行政与法, 2022(8): 113-120.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30]  陈磊, 周于卜.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怎样兜牢[N]. 法治日报, 2022-08-08(008).
[31]  孙萌. 中国与联合国人权机制: 影响与变革[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0.
[32]  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7[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6.
[33]  李梦云. 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我国休息休假制度之调整[J].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1(6): 42-51.
[34]  彭锡华.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国际监督机制研究[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