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dern Management 2023
资管新规对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影响研究
|
Abstract:
作为资管行业的首个统一监管政策,资管新规有效化解了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剖析其影子银行监管治理的内在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对影子银行进行概念界定及规模测算,解读了资管新规的监管要点,从资管行业底层业务逻辑的角度出发,分析资管新规的监管要点如何对中国资管行业、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及其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对资管业务发展、监管当局影子银行治理及金融监管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regulations on asset management has strengthened the supervision of shadow bank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China silver circ of shadow banking, the concept of China shadow banking definition and scale calculation,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regulatory points of the new ru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underlying assets logic, research information regulatory points how the new rul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shadow banking scale and shadow banking structure impact.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the shadow banking governance policy of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work.
[1] | 高蓓, 金健, 何德旭, 等. 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 特征事实、风险演变与潜在影响[J]. 当代经济科学, 2023: 1-21. |
[2] | 温信祥, 苏乃芳. 大资管、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 金融研究, 2018(10): 38-54. |
[3] | 杜威望. 资管新规对省域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效应评估及启示[J]. 投资研究, 2020, 39(11): 59-74. |
[4] | 李广子. 金融科技、银行服务与银行风险[J]. 农村金融研究, 2022(7): 38-48. |
[5] | 何德旭, 郑联盛.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 经济管理, 2009, 31(11): 20-25. |
[6] | 宋美霖, 杨成荣, 赵立文. 资管新规下中国影子银行治理策略分析——基于杠杆率监管新视角[J]. 经济纵横, 2022(1): 120-128. |
[7] | 程小可, 姜永盛, 郑立东. 影子银行、企业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J]. 经济管理, 2015, 37(4): 106-115. |
[8] | 刘孟儒, 沈若萌. 银行股价是否反映了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J]. 投资研究, 2019, 38(6): 47-57. |
[9] | 张晓燕, 郭莹, 武竞伟. 金融监管背景下中国金融效率及优化[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2, 39(4): 147-167. |
[10] | 李春肖, 田盛丹. 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基于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视角的实证分析[J]. 新金融, 2023(4): 54-59. |
[11] | 肖崎, 阮健浓.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 2014(3): 65-73. |
[12] |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 中国影子银行报告[J]. 金融监管研究, 2020(11): 1-23. |
[13] | 胡利琴, 陈锐, 班若愚. 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发展与风险承担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分析[J]. 金融研究, 2016(2): 154-162. |
[14] | 马亚明, 王虹珊. 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J]. 当代财经, 2018(1): 12-23. |
[15] | 卜振兴. 资管新规的要点分析与影响前瞻[J]. 南方金融, 2018(6): 66-72. |
[16] | 周乾. 《资管新规》背景下中国信托业刚性兑付的影响分析与化解之策[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1, 42(1): 115-122. |
[17] | 李香花, 刘振宇, 王敏. 影子银行、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财务风险[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1(5): 33-46. |
[18] | 赵泽涵, 李海燕, 郭爽. 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探析[J]. 农村金融研究, 2018(7): 36-39. |
[19] | 周月秋, 藏波. 资管2.0时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与发展[J]. 金融论坛, 2019, 24(1): 3-11. |
[20] | 苟文均. 穿透式监管与资产管理[J]. 中国金融, 2017(8): 17-20. |
[21] | 杨宏芹, 焦芙蓉. 资管行业通道业务的穿透式监管研究——以宝能系杠杆收购万科为视角[J]. 中国证券期货, 2018(3): 71-75. |
[22] | 夏炎, 熊启跃. 资管新规下我国社会融资结构转型研究[J]. 金融与经济, 2019(3): 79-82. |
[23] | 吴蒙, 许坤, 刘杰. 非标债权业务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J]. 国际金融研究, 2020(7): 66-76. |
[24] | 孟娜娜. 非标资产的演化历程、积极作用与风险防控[J]. 南方金融, 2018(11): 59-66. |
[25] | 李北伟, 耿爽. 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风险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 2020, 36(11): 125-129. |
[26] | 钱崇秀, 邓凤娟, 许林. 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缺口与流动性调整策略选择[J]. 国际金融研究, 2020(8): 66-76. |
[27] | 靳羽. 资管行业金融风险溯源与监管革新——资管新规核心政策解读与审视[J]. 新金融, 2019(2): 36-43. |
[28] | 方建春, 黄先海, 宋学印. 资管新规对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 东岳论丛, 2023, 44(3): 149-158. |
[29] | 云佳祺.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及启示[J]. 南方金融, 2019(6): 66-73. |
[30] | 段喜生. 中小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及过渡期安排研究——基于设立理财子公司视角[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0(9): 6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