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殊教育》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基于1994~2021年刊载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Abstract:
《中国特殊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保持着权威性与指导性。研究使用CiteSpace工具对该期刊在1994年3月~2021年8月之间刊载的4073篇文献进行分析,对《中国特殊教育》的研究进程、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概括。结果发现:1) 《中国特殊教育》的研究以“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等关键词为核心向外拓展;2) “心理健康”、“自闭症”、“社会支持”、“融合教育”等主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3) 与“中介作用”、“流动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学习投入”和“融合教育”等相关主题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整体研究水平逐步提升,研究主题呈多元化、精细化趋势。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maintains its authority and guidance in the field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tudy used the CiteSpace tool to analyze 4073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between March 1994 and August 2021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hot spots and trends of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Discovery: 1)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is expanding outward with the core keywords of special education,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 etc.; 2)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hotspots are mental health, autism, social support, confluent education etc.; 3)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may be related to the themes of Mediation effect, migrant childre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learning input, confluent education etc. Conclusions: The overall research level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are diversified and refined.
[1] | 侯剑华, 胡志刚. 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现代情报, 2013, 33(4): 99-103. |
[2] | 朱亮, 孟宪学. 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1(6): 64-66. |
[3] | 肖明, 邱小花, 黄界, 等. 知识图谱工具比较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3, 32(3): 61-69. |
[4] | 谢丽. 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1993-2013年) [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
[5] | 张振刚, 朱莉莉. 我国教育公平的研究进展: 网络、热点及前沿——基于CSSCI数据库1237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高教探索, 2018(8): 114-120. |
[6] | 朱楠, 彭盼盼, 邹荣. 特殊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对亲子关系的影响[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9): 19-24. |
[7] | 石学云. 学习障碍学生社会支持、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9): 55-59. |
[8] | 蔡卓倪, 李敏, 周成燕.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10(12): 17-20. |
[9] | 班永飞, 孙霁. 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 身份、收入的效应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 58-64. |
[10] | 杨柳, 孟万金. 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探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13(3): 19-22+29. |
[11] | 刘在花. 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承诺之间的调节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2): 9-13+24. |
[12] | 王玉. 听障高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1): 35-38+86. |
[13] | 陈欣, 杜岸政, 蒋艳菊, 等. 聋人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乐观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9(2): 24-29. |
[14] | 黄晶晶, 刘艳虹. 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4): 3-9. |
[15] | 朱佳妮, 姚莉萍, 陈超翰. 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校范围内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 2004(5): 12-16. |
[16] | 申仁洪, 林欣. 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6): 80-84. |
[17] | 班永飞, 刘成玉.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0): 61-66. |
[18] | 吴渭, 刘永功, 曹丽敏. 农村脑瘫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9): 26-31. |
[19] | 邓猛, 潘剑芳. 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 2003(4): 2-8. |
[20] | 佟月华. 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8): 3-8. |
[21] | 童欣, 曹宏阁, 康顺利. 分析借鉴美、俄聋人高等全纳教育经验——以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和俄罗斯鲍曼技术大学聋人中心为例[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4): 30-35. |
[22] | 刘贤伟. “全纳教育”呼唤中国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8): 3-7. |
[23] | 邓猛, 刘慧丽. 全纳教育理论的社会文化特性与本土化建构[J]. 中国特殊教育, 2013(1): 15-19. |
[24] | 邓猛. 推进中国全纳教育发展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2): 21-22. |
[25] | 朱楠, 王雁. 全纳教育视角下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5): 24-29. |
[26] | 彭霞光. 全纳教育: 未来之路——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解读[J]. 中国特殊教育, 2008(12): 3-6+34. |
[27] | 李申申. 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的人格意义——对全纳教育内涵的理解[J]. 中国特殊教育, 2004(7): 10-13. |
[28] | 杜晓萍. 解读全纳教育, 建构全纳学校——人本特教视角[J]. 中国特殊教育, 2008(10): 16-21. |
[29] | 黄志成.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J]. 中国特殊教育, 2004(5): 17-20. |
[30] | 彭霞光. 中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11): 15-20. |
[31] | 于素红, 朱媛媛. 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8): 3-8. |
[32] | 彭霞光. 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11): 3-7. |
[33] | 李拉.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进30年: 历程、困境与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10): 16-20. |
[34] | 王洙, 杨希洁, 张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5): 3-13. |
[35] | 于素红.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建设[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4): 56-59. |
[36] | 徐美贞, 杨希洁. 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03(4): 14-19. |
[37] | 陈丽江. 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教室的建设[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8): 3-6. |
[38] | 黎龙辉. 试论随班就读的师资培养[J]. 中国特殊教育, 2001(1): 23-25+63. |
[39] | 李泽慧. 近二十年我国随班就读教师培养研究回顾与反思[J]. 中国特殊教育, 2010(6): 8-12. |
[40] | 孙圣涛. 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缺陷及其早期干预研究的介绍[J]. 中国特殊教育, 2003(3): 68-72. |
[41] | 尤娜, 杨广学. 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7): 26-31. |
[42] | 于松梅. 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及其干预策略[J]. 中国特殊教育, 1999(3): 28-30. |
[43] | 王淑荣.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7): 34-38. |
[44] | 邓淑红. 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1): 52-56. |
[45] | 宋璐伶, 曹漱芹. 积木游戏治疗提升高功能自症儿童社交能力的成效及有效要素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9): 38-45. |
[46] | 李欢, 杜泽星.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7): 44-51. |
[47] | 魏寿洪. AAC在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11): 44-48. |
[48] | 田金来, 张向葵. 同伴介入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1): 35-40. |
[49] | 翁盛, 魏寿洪. 录像示范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9): 25-32+57. |
[50] | 李欢, 郭晓倩, 彭燕. 录像示范法与现场示范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11): 15-23. |
[51] | 谌小猛, 谢晓銮, 李承禧, 等. 基于视频示范技术的PECS教学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及情绪行为的干预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9): 44-52. |
[52] | 王晓芳, 刘潇楠, 罗新玉, 等. 数学障碍儿童抑制能力的发展性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10): 55-59+54. |
[53] | 赵丽波, 林婉洁, 袁姗姗, 等. 汉语阅读困难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2): 38-44. |
[54] | 姚茹. 学习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缺陷——存储与加工分离的视角[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2): 46-52. |
[55] | 孟万金, 张冲. 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 ARCS动机模式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Ⅰ) [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7): 72-77. |
[56] | 孟万金, 刘玉娟. 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 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II) [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8): 91-96. |
[57] | 于淳, 陶冶.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音乐干预的研究综述[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9): 68-73. |
[58] | 任偲, 蔡丹. 执行功能训练对数学学习困难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促进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9(6): 63-71. |
[59] | 郭雅欣, 范振强. 国外反讽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2008-2017年期刊论文的CiteSpace分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9, 19(6): 8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