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质类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
Abstract:
采用问卷法对山东某高校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质类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 大学生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精神质与生活满意度存在负相关,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存在负相关;2) 体质类型中的平和质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3) 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与平和体质存在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与平和体质存在负相关,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与平和体质存在负相关;4) 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与平和体质对生活满意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00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type on life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Extrovers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spiritualit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neuroticism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2)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ceful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3) Extrovers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ceful constitution; spiritualit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ceful constitution; and neuroticism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ceful constitution. 4) Extraversion and peace constitution hav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n life satisfaction.
[1] | 常兴, 张恬, 孟庆岩, 张庆祥(2018). 基于“形神一体观”的中医对疾病的治疗观探析. 时珍国医国药, 29(5), 1155-1157. |
[2] | 陈丽娜, 张建新(2004). 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8(4), 222-224. |
[3] | 陈琳琳, 朱燕波, 王琦, 唐芳, 史会梅, 张笑梅, 虞晓含(2016). 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19(33), 4124-4129. |
[4] | 陈小异, 李明蔚(20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3), 178-183. |
[5] | 池丽萍, 辛自强(2002). 幸福感: 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8(2), 27-32. |
[6] | 崔丽娟, 张高产(2005).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 心理科学, 28(2), 402-405.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05.02.035 |
[7] | 丁新华, 王极盛(2004).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2(1), 59-66. |
[8] | 董国杰, 赵燕平, 陈灿锐, 龚成, 郑玲, 张晓(2013). 中医体质与人格特质关系. 中华中医药学刊, 31(4), 746-748.
https://doi.org/10.13193/j.archtcm.2013.04.44.donggj.012 |
[9] | 李莹(2013). 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社科纵横, 28(7), 80-82.
https://doi.org/10.16745/j.cnki.cn62-1110/c.2013.07.039 |
[10] | 钱铭怡, 武国城, 朱荣春, 张莘(2000).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 心理学报, 32(3), 317-323. |
[11] | 宋佳萌, 范会勇(2013).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 21(8), 1357-1370. |
[12] | 王琦, 朱燕波, 薛禾生, 李稍(2006).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国临床康复, 10(3), 12-14. |
[13] | 魏昶, 安晓镜(2015).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35(4), 79-81.
https://doi.org/10.16751/j.cnki.hbkj.2015.04.028 |
[14] | 张建兴(2018). 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5), 37-41. |
[15] | 张进砂, 蔡林, 杨春, 熊定永(2012).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见 心理学与社会——四川省心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pp. 187-189). |
[16] | 张文娟, 李树茁(2005). 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人口研究, 29(5), 73-80. |
[17] | 郑立新, 陶广放(2001). 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9(2), 105-107. |
[18] | 郑雪, 王玲, 邱林, 严标宾(200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1(2), 105-107. |
[19] | 仲伟佶, 孙兰, 孟慧(2013). 大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 心理研究, 6(4), 64-69. |
[20] | 周浩, 龙立荣(2004).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 12(6), 942-950. |
[21] | Hayes, A. (2013).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Guilford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