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黄土路堑边坡冲刷和干湿循环研究的文献综述
|
Abstract:
本文献综述主要对目前查阅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路堑边坡,边坡冲刷,边坡干湿循环方面的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简单性总结。通过展示这些研究者对于边坡,路堑,降雨,干湿循环的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通过对这些研究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具体的试验方法,来对兰州地区黄土路堑边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This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i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findings of some of the more representative papers in the areas of cut slope, slope erosion, and slope dry-wet cycles that have been reviewed thus far.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on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s on cut slopes in the Lanzhou area by presenting the research questions posed by these researchers on slope, cutting, rainfall, and dry-wet cycles, as well a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spec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1] | 唐山铁道技术学院地质教研组. 黄土路堑边坡问题[J]. 唐山铁道学院学报, 1959(2): 1-28. |
[2] | 赵学孟. 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 1957(2): 99-110. |
[3] | 罗国煌, 王培清, 蔡钟业, 等. 关于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新构造分析方法[J]. 工程勘察, 1981(3): 26-29. |
[4] | 胡晋川, 谢永利, 王文生. 黄土公路阶梯状高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S1): 3093-3100. |
[5] | 赵兴凯. 半干旱黄土路堑边坡表土干化及植被构建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8. |
[6] | 陈洪江, 韩珠峰, 周春梅, 等. 降雨条件下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J]. 公路, 2017, 62(2): 6-11. |
[7] | 沈波, 艾翠玲, 徐岳, 等. 公路路基压实黄土坡面人工降雨侵蚀试验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4(6): 11-14. |
[8] | 张擎, 沈波, 艾翠玲. 黄土路基坡面侵蚀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9): 20-22. |
[9] | 李志刚, 王春辉. 公路边坡冲刷机理初探[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3): 43-45. |
[10] | 罗斌, 王秉纲, 胡厚田, 等. 路基边坡坡面冲刷基本理论[J]. 公路交通科技, 2002, 19(4): 27-29. |
[11] | 刘建民. 基于能量法的路堤边坡冲刷量计算模型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04, 17(4): 21-24. |
[12] | 李志刚, 张新宇. 基于能量法的土工构造物路堤边坡冲刷量计算模型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38(6): 122-124+136. |
[13] | 王靖泰, 陈瑾, M. 塔捷亚娜, 等. 兰州附近黄土坡地的降雨模拟试验[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3(3): 44-52. |
[14] | 吴谦, 王常明, 宋朋燃, 等. 马栋和黄土陡坡降雨冲刷试验及其三维颗粒流流–固耦合模拟[J]. 岩土力学, 2015, 26(3): 41-45. |
[15] | 王鲜, 倪万魁, 刘海松, 等. 黄土边坡坡面降雨冲刷破坏机制模拟试验[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5, 26(3): 41-45. |
[16] | Wischemier, W.H. and Smith, D.D. (1978) Predicting Rainfall Erosion Losses: A Guide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ndbook, No. 537, Washington DC. |
[17] | 谢云, 刘宝元, 章文波. 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14(4): 6-11. |
[18] | 梁越, 焦菊英. 黄土高原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 17(3): 8-14. |
[19] | 马乾. 兰州市降雨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财经大学, 2019. |
[20] | 朱晓霞, 张力, 杨树文. 降雨引发的兰州黄土滑坡时空规律分析和临界降雨量预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 30(4): 24-31. |
[21] | 王国利, 陈生水, 徐光明. 干湿循环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离心模型试验[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4): 6-10. |
[22] | 曹玲, 罗先启.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滑带土干——湿循环条件下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07, 28(S1): 93-97. |
[23] | 刘义虎, 杨果林, 黄向京. 干湿循环作用下水对膨胀土路基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 2006, 26(3): 30-35. |
[24] | 殷宗泽, 袁俊平, 韦杰, 等. 论裂隙对膨胀土边坡稳定的影响[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12): 2155-2161. |
[25] | 崔溦, 张志耕, 闫澍旺. 膨胀土的干湿循环性状及其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 8(5): 24-27. |
[26] | 曾胜, 李振存, 韦慧, 等. 降雨渗流及干湿循环作用下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13, 34(6): 1536-1540+1559. |
[27] | 周健, 徐洪钟, 胡文杰. 干湿循环效应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S2): 152-156. |
[28] | 赵金刚. 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填方边坡稳定性及机理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13. |
[29] | 张雅慧, 胡斌, 秦雨樵, 等. 含水率和干湿循环对人工填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水电能源科学, 2014, 32(8): 65-67+99. |
[30] | 郭威. 干湿循环对长沙高速典型填料影响及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2015. |
[31] | 朱泽勇, 贺桂成, 李丰雄, 等. 干湿交替条件下红土边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7, 35(2): 73-77. |
[32] | 潘振兴, 杨更社, 叶万军, 等. 干湿循环作用下原状黄土力学性质及细观损伤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20, 28(6): 1186-1192. |
[33] | 孙志杰, 苗鹏勇. 干湿交替环境下黄土边坡坡表变形演化规律模型试验[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 18(10): 117-123. |
[34] | 杜京房, 仝飞. 干湿循环与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4): 783-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