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小腔游仆虫形态学、个体发育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DOI: 10.17520/biods.2017045

Keywords: 纤毛虫,小腔游仆虫,形态学,细胞发生,系统学,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DNA)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游仆类是纤毛虫中进化最为复杂和高等的一大类群,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游仆类的多样性, 本研究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和银浸法染色技术对采自青岛小西湖的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并在完整的形态学及发生学研究基础上, 测定了小腔游仆虫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DNA)序列, 通过序列比较和分子系统树构建等方法, 对小腔游仆虫的系统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本种鉴别特征为9根额腹棘毛, 5根横棘毛, 2根缘棘毛, 2根尾棘毛, 8列背触毛, double-eurystomus型银线系。发生学特征包括: (1)后仔虫口原基在表皮下独立发生, 前仔虫完全继承老口围带; (2)额-腹-横棘毛原基从左向右按照3:3:3:2:2的模式形成额腹棘毛和横棘毛; (3)前后仔虫最左侧额腹棘毛分别由独立产生的原基形成; (4)缘棘毛原基独立发生; (5)初级背触毛原基来自虫体中部老结构的反分化; (6)前后仔虫尾棘毛分别来自最右侧2列背触毛原基和老背触毛列末端; 这些特征显示出游仆虫属个体发生模式的高度保守性。分子系统分析与形态学数据一致, 即游仆虫属为单元发生, 且小腔游仆虫与艾美游仆虫(Euplotes amieti)、阔口游仆虫(E. eurystomus)和伍氏游仆虫(E. woodruffi)聚在一起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