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红外相机网络促进我国鸟类多样性监测: 现状、问题与前景

DOI: 10.17520/biods.2017057

Keywords: 生物多样性监测,红外相机,鸟类编目,地栖鸟类,监测网络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近20年来,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野生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的红外相机调查不仅关注哺乳动物类群, 而且也记录到了大量鸟类物种, 但大多被作为兽类监测中的兼捕(by-catch)记录。我们系统检索并收集了1992年以来, 在我国使用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监测与研究所发表的学术文献、会议报告、新闻报道和部分未发表数据集共230篇(份), 从中提取并汇总鸟类物种与分布记录。结果显示, 全国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共记录到至少393个鸟种, 分属17目56科, 占全国鸟类物种总数的28.67%, 其中雀形目物种数最多(268种)。在科的水平上, 记录到物种数最多的分别是鸫科(58种)、画眉科(50种)与雉科(42种); 另有23科各仅记录到1个物种。在物种数及探测数方面, 地面及林下层活动的森林鸟类均是红外相机记录到的绝对优势类群。已发表的红外相机鸟类记录具有区域性不均衡的特征, 四川(16个)和云南(14个)是红外相机调查点最多的省区, 而四川(160种)、云南(91种)和浙江(66种)则是记录到鸟类物种数最多的省区。据不完全统计, 红外相机共记录到区域性鸟类物种新记录104种(次)。考虑到仍有大量红外相机调查中的鸟类记录被忽视或未及发表报道, 我国红外相机所记录到的实际鸟类物种多样性应该更高。这些结果表明,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鸟类多样性监测和区域性编目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和大数据量的鸟类物种分布数据。对于以鸡形目为代表的地栖鸟类, 可以作为目标类群之一纳入现有的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标准化长期监测体系, 而这样的监测体系也可以为其他鸟类类群的多样性编目和监测提供数据补充和支持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