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
膜荚黄芪3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07.026 Keywords: 膜荚黄芪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Abstract: 目的 克隆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变化,为揭示膜荚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膜荚黄芪总R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法和RACE技术克隆PAL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PAL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量;采用HPLC法测定了根、茎、叶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结果 从膜荚黄芪中克隆了3个PAL基因AmPAL1、AmPAL2、AmPAL3,Genbank登陆号分别为KY086279、KY086280、KY086281。AmPAL1、AmPAL2和AmPAL3的全长cDNA长度分别为2 508、2 401、2 498 bp,均含有2 15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18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含典型的PAL酶活中心序列,与植物PAL蛋白同源,且与同属于豆科的植物PAL蛋白相似性最高。系统进化树表明,AmPAL1与AmPAL2和AmPAL3聚为不同的亚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根、茎、叶中表达模式不同,在检测的所有组织中AmPAL1的表达量最高、AmPAL2的表达量次之、AmPAL3的表达量最低,只有AmPAL2的表达水平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积累变化一致(即根 > 茎 > 叶)。结论 从膜荚黄芪中克隆的AmPAL1、AmPAL2和AmPAL3是典型的PAL基因家族成员,推测它们在膜荚黄芪各组织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且AmPAL2可能参与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