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不同种植模式对铅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3 Keywords: 种植模式, 铅污染, 微生物数量, 土壤, 酶活性 Abstract: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4种植物白三叶、一串红、翠菊、鸢尾单种和两两混种模式下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等指标,分析不同植物种植模式对铅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呼吸作用强度及有机质含量指标均表现为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对照;土壤pH表现为对照>非根际>根际,对照>单种>混种;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指标表现为非根际>根际,单种>混种;土壤Pb 2+含量则表现为对照>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同时,细菌的变化对土壤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细菌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可见,4种不同的植物单种和混种均能对铅污染起到修复作用,而混种比单种更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且白三叶与鸢尾混种优于其他几种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