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田N2O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

DOI: 10.3724/SP.J.1145.2016.12040

Keywords: 硝酸还原酶, 羟胺还原酶, N2O排放, “薄浅湿晒”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晚稻和早稻不同时期稻田N2O排放和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和羟胺还原酶(HyR)活性的影响,并分析稻田N2O排放通量与NR、NiR和HyR活性的关系. 两季试验均设3种灌溉模式[常规灌溉(CIR)、“薄浅湿晒”灌溉(TIR)以及干湿交替灌溉(DIR)]和2种施氮处理(N1:100%尿素;N2:50%尿素+50%猪粪). 结果表明:N2处理下,TIR模式早稻产量较CIR模式提高20.9%,DIR模式早稻产量和两季总产量较CIR模式分别提高37.4%和21.6%. 相同施氮处理下,CIR模式土壤NR和NiR活性大于DIR模式,DIR模式土壤HyR活性在分蘖期、孕穗期和乳熟期显著大于CIR模式. 与N1相比,CIR模式下N2处理土壤NR和NiR活性在孕穗期分别提高12.5%-15.1%和12.2%-25.4%;TIR模式下N2处理土壤NiR活性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别提高11.9%-16.9%和17.6%-27.1%,以及土壤HyR活性在乳熟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34.3%-40.8%和10.1%-41.8%;DIR模式下N2处理土壤NiR活性在乳熟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18.0%-26.1%和4.9%-12.9%,以及土壤HyR活性在孕穗期提高27.2%-40.3%. DIR和N2互作显著降低分蘖期和乳熟期土壤NR活性,提高土壤HyR活性. CIR和TIR模式稻田N2O排放主要集中在乳熟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两季水稻N2O总排放量的顺序为DIR-N2 > DIR-N1 > TIR-N2 > CIR-N2 > TIR-N1 > CIR-N1;两季稻田N2O排放通量与HyR活性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3-0.431). 因此DIR和N2互作提高了稻田水稻产量、N2O排放量以及分蘖期、乳熟期土壤HyR活性,但降低了土壤NR活性,且土壤HyR活性显著影响N2O排放通量,其结果可为稻田N2O减排提供依据. (图5 表2 参3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