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恢复过程中CO2通量变化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17.07032

Keywords: 高寒草地, 沙化恢复, 碳通量, 影响因素, 土壤温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川西北高寒草地生态地位突出但沙化严重,为了解其在沙化治理恢复中的碳通量变化机制,于2016年草地生长季节(7-9月)在红原县沙化草地治理恢复区分别选择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未恢复治理4类沙化草地,利用仪器LI-8100测定CO2通量,并分析影响碳通量变化的因素. 结果表明,随着治理恢复程度的加深,沙化草地碳汇功能逐渐增强,恢复初期、中期、后期样地在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分别为-1.61、-3.55、-4.38 μmol m-2 s-1,恢复初期到中期碳通量变化最为剧烈,提高了约120.50%. 恢复治理也使沙化草地生态系统呼吸(ER)和土壤呼吸(SR)加强(P < 0.05). 7月中下旬,各恢复梯度样地NEE、ER和SR分别达到峰值,之后随生长季延长,各指标均接近零. 生长季7-9月期间,对照样地碳通量日动态变化平缓,均表现为全天排放;在各恢复治理阶段沙化草地中,碳通量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格局,且随着沙化恢复的进程,日动态峰值绝对值显著升高(P < 0.05),表现出更强的碳汇能力. 回归分析表明,碳通量与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0-5 cm含水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0-5 cm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弱,表明在川西北高寒沙化恢复草地生长旺季,与0-5 cm土壤温度相比,0-5 cm土壤含水量对碳通量的影响更大. 综上所述,沙化治理显著提高了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生长季的固碳能力,且在恢复中期,受植被恢复和表层土壤(0-5 cm)含水量状况改善的影响,固碳能力显著提升. (图6 表5 参4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