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板层黄斑裂孔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退行型板层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DOI: doi: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7.06.015 Abstract: 目的 观察板层黄斑裂孔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LHEP)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退行型板层黄斑裂孔(LMH)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LMH患眼28例2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例2例2只眼,女性26例26只眼;均为单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医学验光、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B型超声检查和眼轴长度(AL)测量。BCVA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28只眼中,退行型裂孔10只眼,占35.7%;均合并LHEP。牵拉型裂孔18只眼,占64.3%;均未合并LHEP。两组患眼logMAR BCVA、AL、中间视网膜水平裂孔直径、晶状体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界膜(ILM)水平裂孔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心凹厚度(CFT)、椭圆体带完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手术方法分别将退行型、牵拉型裂孔患眼分为膜填塞组、常规组。膜填塞组患眼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不行ILM剥除,保留裂孔缘LHEP并填塞于裂孔处;气液交换后通过笛针注入自体全血覆盖于黄斑表面;气液交换后玻璃体腔注入C 3F 8。常规组患眼常规PPV后气液交换玻璃体腔注入C 3F 8。手术后随访3~14个月,观察两组患眼CFT、中心凹形态及logMAR BCVA改变。 结果 末次随访时,膜填塞组、常规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34±0.27、0.31±0.29;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519、?4.945, P<0.001)。膜填塞组、常规组患眼CFT分别为(200.10±58.78)、(226.61±70.49)μm。与手术前CFT比较,常规组患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455, P=0.146);膜填塞组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98, P=0.005)。膜填塞组10只眼中,中心凹形态恢复9只眼,占90.0%;中心凹形态改善 1只眼,占10.0%。常规组18只眼中,中心凹形态恢复10只眼,占55.6%;中心凹形态改善8只眼,占44.4%。两组患眼LMH均闭合。 结论 PPV联合LHEP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手术可有效治疗退行型L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