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5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外伤性黄斑裂孔愈合及视功能的影响

DOI: doi: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5.01.012

Keywords: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视网膜穿孔/药物疗法, 玻璃体切除术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外伤性黄斑裂孔愈合及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球钝挫伤所致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47例4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占80.9%;女性9例,占19.1%。平均年龄(29.6±10.2)岁。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为21、26只眼。两组间平均年龄(t=-2.21)、平均视力(Z=-2.72)、平均黄斑裂孔直径(t=-4.76)、合并眼后节损伤构成比(χ2=5.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采用Humphrey OCT-2010型检查仪观察患眼黄斑裂孔情况;GVERIS4.2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仪观察患眼N1、P1波在中心凹和黄斑区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时。非手术治疗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14% C3F8气体内加压手术。治疗后随访12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两组患眼黄斑裂孔愈合、视力以及N1、P1波振幅密度、潜伏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组同时观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结果非手术治疗组21只眼中,黄斑裂孔自行愈合7只眼,占33.3%。平均视力0.27±0.2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5)。mfERG检查结果,N1波中心凹、黄斑区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0、5.06,P<0.05);潜伏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2.07,P>0.05)。手术治疗组26只眼中,黄斑裂孔愈合18只眼,占69.2%。平均视力0.15±0.07,与手术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有意义(Z=-1.79,P>0.05)。mfERG检查结果,N1波黄斑区振幅密度较治疗前提高6只眼,治疗前后N1波黄斑区振幅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N1波黄斑区潜伏时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5)。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直径较小的外伤性黄斑裂孔,非手术治疗后部分患眼能够自愈且视功能预后较好;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提高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愈合率,但视功能改善并不显著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