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6 

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DOI: doi:10.7507/1007-4848.20160130

Keywords: 食管癌,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其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首次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14例、女88例,年龄36~69岁,中位年龄49岁)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病理分型、TNM分期、性别、年龄等,同时选取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51岁)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凝血指标包括PT、APTT、Fib、TT、PLT、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食管癌组织学亚型有关,鳞癌较腺癌升高(P<0.01),食管癌Ⅲ~Ⅳ期患者与Ⅰ~Ⅱ期患者相比Fib升高明显(P<0.05),APTT缩短(P<0.01)。N1~N3期患者与N0期患者相比D-二聚体、Fib升高明显且APTT缩短(P<0.05),性别、年龄与凝血指标不相关(P>0.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大多数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导致其功能异常改变,食管鳞癌患者以及肿瘤分期较晚且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监测癌症患者凝血指标可作为预防其血栓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