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6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多种眼底影像特征分析

DOI: doi: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6.03.007

Keywords: 视网膜疾病/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诊断显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患者的多种眼底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MEWDS患者11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例1只眼, 女性10例10只眼; 年龄15~41岁, 平均年龄27.6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2~13 d, 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4.7 d。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观察病灶的彩色眼底像、AF、FFA、ICGA、OCT特征。 结果 所有患眼黄斑区均可见橘红色颗粒样改变; AF表现为后极部边界模糊融合成片的强AF; FFA表现为早期病灶呈细针尖样花环状排列的强荧光, 晚期荧光素染着; ICGA表现为晚期病灶呈边界不清、融合成片的弱荧光; SD-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强反射物质堆积伴椭圆体区等结构改变, 病灶处交叉区及椭圆体区结构紊乱。 结论 MEWDS患眼黄斑区呈橘红色颗粒样改变; 呈不均匀弥漫性强AF; FFA早期表现为细针样花环状排列边界不清的强荧光; ICGA晚期呈小片状融合的弱荧光病灶; SD-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RPE表面强反射物质堆积, 病灶处椭圆体区结构紊乱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