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DOI: doi:10.7507/1007-4848.201712024 Keywords: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死亡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Abstract: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结果及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阜外医院 334 例围术期应用 IABP 的 CABG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 IABP 应用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术前组[n=56,男 45 例、女 11 例,年龄(60.5±10.7)岁]、术中组[n=107,男 84 例、女 23 例,年龄(61.1±8.4)岁]和术后组[n=171,男 119 例、女 52 例,年龄(61.4±8.5)岁]。对比分析三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 ICU 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术期结果。同时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住院期间共死亡 56 例,死亡率 16.8%。患者术前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术中组及术后组死亡率[3.6%(2/56)vs. 23.4%(25/107)vs. 17.0%(29/171),P=0.006]。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0)。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OR=1.05,P=0.040)、女性(OR=3.34,P<0.001)、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增大(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OR=1.06,P=0.040);保护因素为术前应用 IABP(OR=0.10,P=0.050)。 结论 CABG 围术期应用 IABP 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应用 IABP 者术后死亡率较低。IABP 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女性、LVEDD 增大;保护性因素为术前应用 IA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