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DOI: doi:10.7507/1007-4848.201712021 Abstract: 目的 识别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围术期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2014 年 12 月北京安贞医院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并行急诊手术 9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结束时血栓弹力图凝血综合指数(TEG-CI)将患者分为 2 组。患者手术结束时 TEG-CI≤–3 时纳入低凝组(n=17 例,平均年龄 48.70岁),而患者手术结束时 TEG-CI>–3 时纳入对照组(n=78 例, 平均年龄 46.80岁)。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鉴定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围术期独立预测因子。 结果 低凝组术后 24 h 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08)。术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OR=0.011, 95% CI 0.001~0.021,P=0.035),术毕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OR=0.004, 95% CI 0.001~0.007,P=0.022),术毕血小板计数(PLC,×109/L)(OR=–0.002, 95% CI –0.003~0.000,P=0.049)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显著相关。术毕 PLC 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曲线拐点为 PLC 137.00×109/L。 结论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可以提示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术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毕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术毕 PLC 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及时、充分补充促凝血药物和抗纤溶药物,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可有效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出血,从而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