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7 

数字化技术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DOI: doi:10.7507/1002-1892.201612088

Keywords: 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 数字化技术, CT 血管造影, 手部创面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3 年 8 月—2016 年 10 月,应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 10 例。男 6 例,女 4 例;年龄 19~47 岁,平均 31.2 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 6 例,交通事故伤 3 例,电烧伤 1 例。伤后至入院时间 4 h~10 d,平均 3.5 d。创面部位:虎口 2 例,拇指指腹 3 例,示指指腹 1 例,掌背 3 例,指背 1 例。创面范围 4 cm×3 cm~8 cm×7 cm,均伴骨骼或肌腱外露。术前首先常规行腹主动脉至双侧胫前、后动脉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初步观察双侧肢体膝关节周围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血管情况,并挑选合适一侧肢体作为供区;然后,将 CTA 数据导入 Mimics15.0 软件三维重建穿支血管、骨骼、皮肤,并根据创面大小动态模拟皮瓣设计、切取过程。术中根据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 5 cm×4 cm~10 cm×8 cm。9 例供区直接缝合,1 例供区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除 3 例患者外侧腓肠浅动脉较细,术中改为内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切取皮瓣修复创面。术后 24 h 1 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3~18 个月,平均 10 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按关节总活动度(TAM)评价标准评定手部功能,优 6 例,良 3 例,可 1 例。 结论 CTA 结合 Mimics15.0 软件能实现术前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个体化、精确化设计,降低了手术风险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