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8 

对孤立性肺结节恶性概率预测模型的验证、比较和改良

DOI: doi:10.7507/1007-4848.201711079

Keywords: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预测模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分析影响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恶性概率的危险因素,对已有的 SPN 恶性概率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比较和改良。 方法 纳入 2017 年 3~9 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诊治、术后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 117 例 SPN 患者,其中男 59 例、女 58 例,年龄 24~83(59.10±11.31)岁。分析影像学上结节最大径、所处部位、毛刺状、分叶征、钙化灶等特点,记录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等血清学检验结果,应用单因素分析模型分析临床资料与术后病理良恶性诊断的关系,应用不同 SPN 恶性概率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得到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并进行比较,探索模型改进方法。 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93 例(79.5%),良性肿物 24 例(2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结节最大径、血清 CEA 和 Cyfra21-1 水平、毛刺状、分叶征及钙化表现在良、恶性 SPN 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现有的 SPN 恶性概率预测模型绘制 ROC 曲线,得出的 AUC 值分别为 0.813±0.051(Mayo 模型)、0.697±0.066(VA 模型)和 0.854±0.04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模型)。 结论 患者年龄、结节最大径、血清 CEA 和 Cyfra21-1 水平、毛刺状、分叶征及钙化表现是判断 SPN 良恶性的可能危险因素。北大人民医院模型对 SPN 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较高,更适合国人。将血清学检查指标如 CEA 和 Cyfra21-1 整合入模型并调整年龄所占权重可能会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